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2篇
  免费   69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26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717篇
中国共产党   49篇
中国政治   233篇
政治理论   54篇
综合类   78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87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中国—东盟民事司法协助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东盟各国间互涉民事案件呈现增长趋势。现行的中国—东盟民事司法协助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现实的需要,中国—东盟民事司法协助机制亟待完善。文章对中国—东盟民事司法协助制度构建前提及协助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2.
周雄文 《河北法学》2007,25(11):60-66
罪刑法定主义嬗变的历史就是一部人权保障的历史,从其间接保障人权的思想基础到直接保障人权的思想基础,从形式侧面的传统内容到实质侧面的现代内容,从纯个人本位到有利个人而向社会让步,罪刑法定主义随人权意识的增强而不断发展,从而实现了个人和社会统一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3.
王岩 《行政与法》2005,(5):98-99
约定优于法定是合同法的一项重要原则。但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尤其是在消费合同中,这一原则受到了挑战,完全遵守这一原则会形成合法不合理的情况。因此重新审视这一原则,适时地赋予约定优于法定原则新的内容,就显得十分必要了。文章在探究了约定优于法定原则之后提出在消费合同中应当推行约定有利的原则,以切实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法律体系的逻辑严密性和现实的价值判断的双重目标出发,重新构造了物权变动的模式。认为物权变动过程是一个有机的过程,除承认区分原则外,还要承认物权合意的客观存在,物权合意以债权行为为基础,切充斥于整个物权变动过程。又从微观的角度以无权处分、所有权保留、不当得利为视角,分析了新型物权变动模式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澳大利亚侵权行为法律适用由古到今、由传统到现代的规则的论述 ,揭示了澳大利亚侵权行为法律适用规则之处 ,从而为中国的侵权行为法律适用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传统被害研究范式认为,犯罪之因和被害之果是一种有序的联系,在因果之间完全可以用逻辑推理作为沟通桥梁。但逻辑不是万能的,在刑事法领域中,刑事疑难问题单纯凭借对法规则的逻辑适用并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还应当正式引入实证研究方法从被害人和被告人两个角度进行经验层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完善行政听政程序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听政的基本原则、听政的适用范围、听政的参加人、听政的程序、听政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8.
检察监督原则另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检察监督原则是我国检察权配置的基本方案和原则。根据检察监督原则的要求,检察权本质上是一种法律监督权,检察院可以对公安机关和法院进行监督。但是,从检察权本身的性质和特征来分析,检察监督原则的法理合理性却值得质疑。  相似文献   
19.
授权明确性原则渊源于对委任立法的监控 ,是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律保留原则和法的安定性原则的要求。授权明确性原则要求立法授权必须具有可了解性、可预见性和可审查性 ,不具明确性的授权应无效。我国立法法已经确立授权明确性原则 ,但其调整范围过窄 ,贯彻情况差 ,建议把所有立法授权均纳入明确性原则调整范围 ,并借助于有本国特色的违宪审查制度的建立和运作而使授权明确性原则得到实际适用。  相似文献   
20.
刑事强制措施作为刑事诉讼的重要手段和保障措施长期以来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但法律有关强制措施强度及其适用的规定存在着明显不足,客观上导致其在实践中被不正确适用甚至滥用。引进比例原则,对强制措施的适用加以合理限制,使其与被追诉人适用的刑罚相谐调,有利于其在刑事诉讼中发挥合理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