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3篇
中国共产党   50篇
中国政治   71篇
政治理论   70篇
综合类   10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如何使财富在全社会实现正义的分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研究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对当前我国的分配制度改革有一定的启示。马克思从经济和伦理的范畴探讨了分配和正义的内涵,并且指出实现分配正义的途径。比较马克思这一思想与罗尔斯的分配正义论在前提条件、对象和最终目的上的不同,有助于理解马克思分配正义的最终归宿,以及预测“自由人联合体”分配正义的趋势和走向,有助于寻求马克思分配正义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72.
劳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斯密揭示了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但他仅仅视劳动为积累财富的手段,赞美能带来资本增殖的“生产性劳动”而贬低“非生产性劳动”;黑格尔继承了斯密的劳动观,并从哲学高度提出“劳动创造人”的全新命题,但他唯一承认的劳动只是抽象的精神劳动。马克思恩格斯扬弃了斯密和黑格尔的劳动概念,把劳动与人的本质、自由和解放联系起来,通过将劳动划分为一连串成对的范畴,揭示了劳动异化的轨迹及其实质,并指出对异化劳动的积极扬弃是通向人的自由的必然环节。马克思恩格斯的“劳动”概念为打破西方社会主流的“资本叙事”提供了思想资源,为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观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3.
《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不仅被阐释为政治学著作和历史学著作,而且是马克思把唯物史观的一般规律具体化到政治哲学领域中的典范之作,特别是其对当时法国政治事件中"活生生的时事"的内涵和外在表现深入细致地剖析,是实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与社会现实之政治事件相统一的哲学著作.对这两...  相似文献   
74.
全球化思想贯穿于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的整个思想进程,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的分析与对全球化进程的分析在逻辑上是一致的。与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研究相对应的是他对于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形式的预测,这一预测分为马克思早年的“共同胜利论”和晚年的“跨越论”两个阶段。马克思这两个阶段的理论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跨越论”是“共同胜利论”的逻辑结果,而其内在的逻辑动因则是全球化。  相似文献   
75.
邓小平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发明人,对此做了很多具体论述。但是,他没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明确定义,相反还强调,过去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的清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既不能照抄经典,也不能照搬别国模式,需要当代中国人在实践中探索解决。现今,重温邓小平论述的启发是: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以及与民主社会主义等各种关系中,充分认识其异同,才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出比较恰当合理的定位,从而引导中国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76.
This paper comes in two parts. Part I, published in the June 2018 issue of this journal, opened with an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x’s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entrality of commodity production to capitalism as a system, its destructive results on Nature and the global scale of the climate crisis confronting the 21st century. Following a discussion of these issues, Part I moved on to critically examine three models of political economy: Hayekism, Keynesianism and State Socialism. Part II takes the argument further by critically examining a fourth model, Green Keynesianism, currently being manufactured in response to the crisis of climate change, in order to show the inability of all four models to resolve the existential threat posed to humanity in the 21st century and beyond. I then proceed to posit, as a thought experiment, a now-necessary fifth model of political economy, Green Socialism, along with the building blocks important to its evolution as a coherent system.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brief mention of both the ends and means that demand serious consideration if Green Socialism is to be realized.  相似文献   
77.
历史上,商品—市场经济与民主从来有着内在的联系。我们今天的市场经济同样如此。但它又带有自己的特殊性。我们的市场经济发展造就了巨大的历史进步,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官僚主义膨胀和腐败问题。当今中国,民主正是与"民生"问题紧紧联系着的。只有推进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才是克服目前矛盾的良药。民主只能依据现有的政治资源和力量,以合法的途径通过渐进的方式去逐步地获得,但应该重视特别发挥人民群众的伟大首创精神,通过制度化的民主来保护他们合法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相似文献   
78.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是建立在对现实社会生活的考察基础之上的。马克思在历史发展的语境中分析了现代性的价值,阐述了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是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的应然目标。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停留在对人与社会发展目标的道德批判,而是利用科学发展的成就,客观分析社会生产力变革的进步意义,提出人的发展的社会基础以及发展的三个阶段的理论。马克思批判现代性,以历史原则使道德理想、人本关怀与科学理性价值获得统一,确立批判现代性问题的历史立场,探寻认识现代性及其人的发展问题的正确理路。  相似文献   
79.
创造性地阐释当代中国所发生的深刻历史变革,要求我们发扬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精神传统,保持现代性文明自身发展的生命张力,发挥国家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普遍权威,规约资本与劳动、文明与自然的矛盾冲突,构建财产权保护与法治自由的制度体系,把握批判与建构的双重逻辑,保持历史与伦理的内在张力,这是推进中国道路的基础性工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深入理解和研究以市场法则、资本逻辑与财产权表达的内在统一为核心内容的中国道路,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有生命力的哲学范式和阐释框架。  相似文献   
80.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完成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图景的大众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大众化,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规范大众价值,从而完成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这一艰巨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