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篇
  免费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315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24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品格证据在质疑证人可信性的刑事审判中具有很大的运用空间.人类长期的观察和经验表明,人类行为具有重复性和模式化的特征,因此判断证人行为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证人的品格.品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某些诉讼参与人品格或品格特征的证据,关涉到某人的道德品质和是非评价,应用到司法实践中,就是通过运用品格证据证明证人是否具有可信性来佐证案件的其他证据,帮助法官查明案情,准确断案,保障诉讼活动公平、公正地进行.  相似文献   
52.
抗人Tf及抗人Hb试剂盒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比较抗人Tf(转铁蛋白)和抗人Hb(血红蛋白)试剂盒的实验方法。方法采用胶体金标记单克隆抗体结合免疫层析技术,对不同稀释度的人血、动物血进行检测,并对保存时间、溶解度等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抗人Tf和抗人Hb试剂盒同样具有简单、快速、灵敏、稳定、特异性好的优点,但抗人Tf试剂盒能检测出陈旧及难以溶解血痕。结论抗人Tf试剂盒适用于法医物证的血痕种属检验。  相似文献   
53.
论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的一般关系是 ,客观事实是法律事实的基础 ,法律事实是客观事实的再现或者反映 ,法律事实必须以客观事实为追求目标。法律事实对客观事实的追求是通过一系列证据法上的制度设计实现的 ,能否最大限度地确保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相一致 ,是衡量证据规则是否成功的基本标志。法律事实一般应当与客观事实相符合 ,但由于种种原因 ,也可能产生不一致的情况 ,包括无奈的不一致、错误的不一致和有意的不一致。  相似文献   
54.
周娅 《思想战线》2007,33(6):67-73
《中国贝叶经全集》(100卷)是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经典著作的选编集粹,它以"贝叶经原件扫描图像、老傣文、国际音标、新傣文、汉文直译、汉文意译六对照"的方式编纂结集。《中国贝叶经全集》正式出版发行后,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日本首先引进,现已开始对前10卷进行翻译研究;泰国的一些学者建议集合中国、泰国、缅甸、老挝等国的相关学者,对各国存在的版本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5.
我国刑事侦查中证据及规则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侦查实践中,证据规则分为真理性判断规则和正当判断规则。前者包括经验排除规则、补强规则、优先规则、预防规则、分析规则和安全规则;后者则专指司法机关系取合法途径取证的规则。  相似文献   
56.
目的建立一种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进行复合检测的方法,并对人类DRB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研究。方法 应用荧光标记双脱氧核苷酸进行单碱基延伸反应,同步检测人类DRB基因1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结果 应用该方法检验了人类标准细胞株K562、9947A及其他法医学常见生物检材,包括血斑2份、精斑5份、烟蒂8份、毛发3份,各样品间未发现相同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组合单倍型。DNA模板需要量仅为0.5~1.0ng。结论 该方法是对微量生物物证进行个体识别鉴定的理想方法。同时还可为法医学及其他研究领域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提供快速、高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7.
《Science & justice》2021,61(6):678-686
Forensic science is facing a persistent crisis that is often addressed by organizational responses, with a strong focus on the improvement and standardisation of means and processes. However, organisations and processes are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political, economical and legal structures in which they operate. This may explain why most proposed solutions had difficulties in addressing the crisis up to now, as they could hardly be applied transversally to all forensic science models. Moreover, new tools and technologies are continuously developed by a quasi-infinite number of different scientific disciplines, thus leading to further diversity and fragmentation of forensic science. In this paper, it is proposed to shift the focus from means to purpose and consider forensic science current challenges in terms of discipline, before addressing organisations’ specific issues. As a distinct discipline, forensic science can refocu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n shared principles and purposes, such as reconstructing, monitoring, and preventing crime and security issues. This focus change will facilitat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race as the object of study of forensic science and eventually lead to a more impactful and long-lasting effect. This approach will also foster the development of a forensic science culture (instead of a primarily technological culture) unified by purpose rather than means through more relevant education and research.  相似文献   
58.
The revised Law of Criminal Procedure, of which the key idea is to tighten the restraint on and supervi-sion over public power and protect the private rights effectively, shows the pursuits of refined,...  相似文献   
59.
根据物证学教学活动中媒体选择的重要性、特性及评价方法,我们应把握好“教学媒体选择”这一重要环节的基本方法,以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教学媒体运用机械化、形式化、单一化的局面。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