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2篇
法律   27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准确把握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区别是理解马克思辩证法的钥匙,而准确把握二者的区别在于准确理解马克思所说的"神秘化"的真实意谓。对"神秘化"的传统理解是"倒立",其文本依据是马克思那段著名的"颠倒之喻"。近年来,这个比喻已经遭受到严重的质疑,受到这些质疑的启发,我们试图解答这样的一个问题: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究竟是怎样被神秘化了的?  相似文献   
12.
证券监管机构基于惯性和信息披露公平性等的考量,对网上证券信息披露采行"类推监管",但"类推监管"仅是一种过渡性的监管理念,随着信息化时代证券信息披露技术的不断发展,证券监管机构必须将其监管理念重塑为"网络导向监管",并以此构建信息化时代的证券信息披露制度,以更好的保护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is an extension and cross-national test of the Stream Analogy of Lethal Violence (SALV). The SALV is an integrated theory of homicide and suicide that hypothesize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ly patterned” sources of frustration and lethal violence. By drawing on the insights of General Strain Theory and Institutional Anomie Theory, this study extends the SALV by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decommodification” on the lethal violence rate. Partial support is found for this modified version of the SALV, as lagged measures of social expenditures are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total lethal violence.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social welfare expenditures in OECD nations protect citizens from lethal violence while austerity measures may contribute to greater rates of violent death.  相似文献   
14.
论刑法学中的类推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类推解释在刑法学中有几种不同的含义。类推解释的概念现在仍有存在的余地。目前有关禁止类推解释与允许类推解释之争,源于对类推解释的理解不一,论说的角度不同,存在各说各话的现象。类推解释与扩张解释的区分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有必要采取词语可能含义说,但还要综合运用其他相关学说提出的方法来做区分。  相似文献   
15.
在作为公法的行政法领域之内,类推制度同样有其得以存在的正当性。行政法领域存在类推制度的原因是:其一,法律漏洞的现实存在;其二,为了避免行政机关侵损法律保留原则;其三,类推制度不违反立法的民主性原则及法的安定性原则。就行政法领域类推制度的适用范围来看,类推制度仅存在于给付行政领域,秩序行政领域不具有该制度得以生成的基础。给付行政领域的类推适用,应秉持整体主义的视角,摒弃不利类推禁止原则,而行政法领域类推制度的适用,应秉持公法优先、兼顾并适当限制私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几个)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相同或相似,从而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有相同或相似属性的推理。类比推理是侦查人员在刑事侦查中经常使用的推理形式,这种推理形式启发人们思考,有助于建立侦查假设,为侦破案件、缉拿案犯提供线索。类比推理在并案侦查、查找尸源、认定罪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正确运用类比推理,可以提高破案效率。  相似文献   
17.
朱良好 《北方法学》2009,3(2):34-38
传统上类推仅仅是法律适用的补充性技术,而考夫曼①在诠释学的关照下主张所有的法律适用都是类推的过程。没有完全相同的案件,法律适用就是规范与事实不断逼近的过程,只有在规范与事实的对应中才有真实的法。类推的过程可以通过考察规范与事实的共有意义、回归立法目的和判断相似性等方式来操作,从而实现类推从本体论到方法论的转换。  相似文献   
18.
黄延廷 《北方法学》2011,5(4):143-154
比附是清代法律推理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即在特定情况下比照某一法律条文定罪科罚。比附的方法有其内在深厚的机理及根本原因。探讨清代刑事司法中比附的特征、比附的展现、比附的原理、比附的深层原因等,或对当下在罪刑法定原则下的类推研究(主要是扩大解释研究)有一定的启发或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胡兴东 《北方法学》2011,5(6):132-144
中国古代司法适用中公开承认"比类"司法技术,其运用与中国古代逻辑思维形式有关。比、类和比类是中国古代逻辑思维中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在法律适用中的比类可以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指整个司法适用的逻辑过程,狭义指法律适用中"法无正条"下的疑难案件。这种比类司法技术形式是在特有的"比"和"类"思维形式下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使中国古代形成了特有的司法逻辑思维、特有的律与例的法律结构和具有独特性的判例结构。中国古代很多法律形式结构与法律术语都与比类司法技术有关。  相似文献   
20.
罪刑法定原则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但在司法实践中,罪刑法定原则还远未得到全面、有效的贯彻。尽管类推制度阻碍法治的发展,不利于保障人权,但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的观念下,人们还是有意无意地适用类推。如何把握罪刑法定,避免有罪类推,是摆在司法人员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