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9篇
  免费   32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法律   426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221篇
政治理论   65篇
综合类   53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81.
2007年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关于依法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的意见》,试图通过创新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实现保证办案质量的同时提高诉讼效率。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的构建,体现了以人为本、保障人权的司法理念,也是贯彻宽严相济、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82.
论公安机关刑事受案制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盛坚 《政法学刊》2005,22(3):41-43
刑事受案不同于一般的接警,其主体有一定的特定性,所受理的案件在性质上具有不确定性,在情势上具有紧急性,受案主体还需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因此,在侦查实践过程中应进一步完善报案回执制度,建立和完善刑事受案应急处理机制,严格执行刑事受案的登记制度,力求以案件受理为平台,解决目前某些案件立案与起诉标准不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83.
群体性哄抢事件是突发性治安事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有着密切联系。对这类事件的处置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社会治安稳定的大局。  相似文献   
84.
刑事案件中警察出庭作证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警察出庭作证的相关研究主要侧重于制度建设方面,而对于警察出庭作证尤其是刑事案件中公安机关警察出庭作证的理论依据即法律依据、证据学依据及现实必要性的分析还欠充分,这样就使得关于警察出庭作证的制度研究脚跟不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把这几个原则性问题研究清楚、透彻、明白.才能为以后的制度建设和发展立好根本。  相似文献   
85.
刑事案件的侦查成本是指刑事侦查部门为了侦控刑事犯罪案件,在刑事侦查过程中所投入的全部费用。刑事案件的侦查成本研究是将经济学中的成本与收益分析引入刑事案件的侦查过程,从本质和经济两个层面分析其构成及对其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使其效能在现有条件下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相似文献   
86.
文章运用语言学、文字学的知识、原理和方法,对案件的语言材料进行仔细推敲、系统分析,研究言语人的语言特征规律,并以各类文件物证的言语特征为基础,判断言语人的民族、性别、籍贯、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经历、居住地点、主要活动范围,以及有无精神病、是否聋哑等,为在侦查破案时分析画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7.
我国刑事申诉的受理机关是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但在实践中,这种多头管辖的规定容易造成管辖责任不明、相互推诿,申诉人多门申诉、无人受理的不良结果。因此,我国急需建立一个刑事申诉的筛选机制,并通过这个机制将冤假错案输入到再审系统。国外立法例中的刑事申诉筛选机制有三种类型:司法机关型、独立机构型和民间团体型。比较而言,在我国目前的司法体制下,在权力机关下设申诉案件复查委员会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88.
证据是蕴涵了案件信息的物质载体。证据分为两类,即人证和物证。证据是证据形式和证据内容的统一。证据的形式是稳定的。可以作为识别标志:证据的内容是变化的。不宜作为识别的标志.故证据种类应以证据形式来划分。经过法庭审查采信的案件信息是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绝大部分物证都需要通过司法鉴定来提炼出证据中的案件信息。  相似文献   
89.
涉毒案件中毒品的数量和含量是决定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大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也是司法机关对犯罪分子课以刑罚的重要依据。毒品数量和含量认定的正确与否,关系到犯罪嫌疑人的犯罪的主观故意与案件量刑。当前,司法机关在办理的许多毒品犯罪(特别是可能判处15年以上刑罚)案件缺乏毒品定量鉴定结论,影响案件审理。笔者从法律和公平公正等方面探讨毒品含量分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0.
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发展,基本刑事政策由“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向“宽严相济”演进,随之具体刑事政策亦将由“严打”向“破小案”演进。考量法律的严肃性和执法的公正性,在刑事执法层面,警察机关应树立“破小案”的工作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