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9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89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5篇
综合类   9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恢复性司法:刑事司法理念的重构性转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恢复性司法是一个具有整合意义的概念,它将现代刑法改革中的一切理念和主张进行了最深层次的整理。对未来刑法制度和刑事司法运作的方向、功能与模式具有重要的重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构建我国司法改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务界的努力 ,我国司法改革所取得的成就都不是令人满意的 ,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是 :反思——重构。本着对我国司法改革重构的思考 ,作者对当前司法改革的三种主流研究范式进行了反思 ,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司法改革学 ,并对司法改革和司法改革学两个概念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13.
杨杰  刘春兰 《政法学刊》2008,25(3):28-31
现行刑事诉讼法在司法实践的运用中存在有关案件管辖、立案标准、强制措施、翻译等制度隐含影响公正司法和不利于社会和谐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应在立法、司法和工作机制上加以完善和修改,以便于从法律上加强监督,建立有效的公正执法。  相似文献   
14.
郝耀武 《行政与法》2007,(3):104-106
法律文化是指人类在法律社会实践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积淀下来的世代相传并不断创新的有关法律现象的总的认识和实践经验的结晶,它是法律制度存在、发展、并使其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法治现代化的精神资源。法律文化的实质内涵在于:它是以保障和维护公民根本利益为核心目标的价值体系、以确立社会和谐为基础的理想价值体系和以保障公正确保法律安全为目标的社会心理价值体系。构建现代法律文化需要强化民本立法思想,确立司法职业化,加强法律人的职业导引作用,促进公民自觉守法和良性心理反馈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主张人民的事情由人民自己做主的决策理念,使得陕甘宁边区民事纠纷的解决主体群众化。主张以诉讼外方式为主以减少诉讼的纠纷解决理念,使得陕甘宁边区民事调解运作方式逐步民间化。陕甘宁边区民事调解群众化的过程,是我国人民调解制度形成与完善的过程,同时又是中国特色司法制度的建立过程。  相似文献   
16.
铁路运输司法机构存废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世忠 《现代法学》2007,29(3):186-192
铁路运输专门司法机构的司法问题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司法不公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其表现不但在理念选择上片面强调国家利益甚至是企业利益,牺牲社会正义和司法公正;而且行为方式上将行政权置于司法权之上,使国家司法行为蜕变为企业司法行为。由此带来诸多弊端并亟待消除。在改革的方式上,取消铁路运输法院是较为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处于持续转型中的中国农村已不复是60年前费孝通描述的乡土社会了,情理对于村民行为的规整作用趋微,适合于陌生人之间的现代法律未觅得合适的落脚之地因而法治力量尚不能彰显,基层司法在处理农村纠纷特别是家事纠纷时常常遭遇情理法摩擦的困境.在当前的背景下,破解农村基层司法情法困境的可行路径应当包括强化诉讼外调解效果和在诉讼中坚持法治原则.  相似文献   
18.
法院作为国家政权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反映出国家的本质特性,发挥政治功能。但是法院不仅仅是国家的政权机构,而且法院还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和正义维护的屏障也必须以追求正义和公正为目标,发挥公共服务职能。列宁认为,苏维埃社会主义法院应当是便于人民接近并有人民参与和行使权力的人民法院,法院的性质和法一样,发挥着统治国家的政治功能和公共服务的社会功能,是人民性、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司法公信力是司法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在司法领域中的着力点。构筑司法公信力需要从社会治理高度对司法运作机制以重新审视。合作司法是社会治理谱系下从管理向治理转变在司法中的体现。降低司法成本和实践司法公正是合作司法实践路径中的两个向度,统筹两者是合作司法之于司法公信力的意蕴所在。  相似文献   
20.
白杨 《行政与法》2004,20(12):127-128,F003
量刑不平衡现象的内涵及概念的定位,模糊认识的矫正,解决问题的迫切性和现实性;法律状况,执法氛围,司法观念,治安形势,队伍素质等构成量刑不平衡的主要因素;解决量刑不平衡问题的可行性,有效途径和得力措施,实现量刑平衡的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