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2篇
  免费   54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19篇
世界政治   21篇
外交国际关系   52篇
法律   554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261篇
政治理论   81篇
综合类   68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增强大学生的法纪观念在我国法治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鉴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体法治意识不强等原因,大学生法纪观念的增强在社会整体转型的特殊时期面临着法治困境。这需要我们从整体性和差异性着眼探寻我国高校法治的建立,找出大学生法纪观念缺失的解决方略,建构了一套增强大学生法纪观念的管理机制,以期建立现代整体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992.
刑事政策是刑法的核心和灵魂,刑事司法政策是刑事政策在司法活动中的具体体现。直接关系到国家控制犯罪目标的有效实现。职务犯罪中的刑事司法政策根植于我国当前和谐社会背景下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总体框架之中。基于对我国职务犯罪形势的基本判断,在相当时期内职务犯罪的刑事司法政策应“以严为主,辅之以宽”,且应避免从严过度、不依法从严和无节制擅法宽大的错误倾向,做到严格依法办案,公正文明高效执法,努力实现对职务犯罪的有效控制,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993.
社会资本理论为我国治安管理理论和实践导入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以推行农村社区警务为契机,挖掘农村现有的社会资本存量.大力培育农村良性社会资本,是完善我国农村治安防控体系的新路径。为此,要推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培育信任社会资本;加强规范社会资本的培育,建立农村治安自律机制;组建农村治安网络,实现农村治安防控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994.
《公司法》第16条规定由公司章程确定对外担保的决议机关。随着对“推定通知理论”和“越权理论”的抛弃,公司章程的公开行为本身不构成第三人知道的证据,第三人对公司章程不负有审查义务。进而需要区分公司内部行为和外部行为的法律效力,不能以担保决议违反章程为由主张对外签订的担保合同无效。当章程对担保“沉默”时,我国采行“股东会中心主义”,应当运用“营利性”原则将董事会的决议权限定在公司正常经营活动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995.
美国反补贴法中“因果关系”的确定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福永  杨陶 《时代法学》2005,3(4):107-111
在反补贴调查中,"因果关系"的审查和确定是决定反补贴措施是否公平合理的关键所在,各国对此做法不同、争论很大.在"因果关系"的确定上,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的规定存在不明确之处,各国对其保留有相当程度的解释空间.美国反补贴法在因果关系上的用语与<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不同,同时还存在两个重要的争议因果关系是应存在于"进口"与"损害"之间,还是存在于"补贴"与"损害"之间;应同时决定还是别决定损害与因果关系.在因果关系的具体分析方法上,我国可借鉴美国的"整体分析法".  相似文献   
996.
Two plausible but contradictory approaches to question order in research on sensitive or criminal behavior are (1) that presenting the questions in a sequence corresponding to a culturally recognized behavior pattern will facilitate disclosure, and (2) that presenting questions in random order will result in more disclosure because random order disrupts response sets. The question order of the original Conflict Tactics Scales (CTS1) used the culturally recognized sequence approach, and the revised CTS (CTS2) used a modified random order. This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to determine which of these two question orders results in more disclosure of physical and sexual assault of a dating partner. The standard version of the CTS2, which has the questions from each of the 5 scales interspersed in a slightly modified random order, was administered to every second student in a sample of 417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other half of the sample were given the same instrument but with the questions in the culturally recognized sequential order used in the CTS1. The cultural sequence order begins with the socially approved behaviors in the Negotiation scale and ends with scales measuring antisocial and the criminal behavior such as the Physical Assault scal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TS2 random order produced significantly higher disclosure rates for the scales that measure criminal behavior (Physical Assault, Injury, and Sexual Coercion) and made no difference for the other CTS2 scales (Negotiation and Psychological Aggression). Although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TS2 random order is the preferred approach, reasons to treat that conclusion with caution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997.
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是各级政府适应新的形势,全面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本文就如何进一步深化机关效能建设作了一些对策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998.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re rife with the ideological struggle over the potential nature of the rapidly changing world order. Two distinct paradigmatic positions have surfaced. One champions economic, cultural, and political globalization conducted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Western world. The other advocates a more particularistic approach that fends for a balance of interests, multiplicity of politico-cultural forms and multiple centers of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The latter doctrine, often referred to as the multipolar world theory, is the subject of this paper. The discussion argues that the idea of a multipolar world order has emerged as Russia’s main ethical and ideological position advanced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Its philosophical tenets buttress Russian society intellectually at home, providing the expedients to pursue the country’s foreign policy goals abroad. The paper examines a substantial value package with roots in both Russian and Western philosophy that sustains the multipolar world order theory.  相似文献   
999.
地区安全秩序是相应区域内国家维持本国安全和地区稳定的互动模式。进入21世纪以来,东亚安全秩序逐渐呈现出以战略对冲为核心特征的互动模式,即地区国家通过有上限的竞争和有底线的合作维护自身安全和地区稳定。不过,随着人类社会加速进入数字时代,美国自2018年以来全面打压甚至遏制中国数字技术的实力发展和全球影响。在数字技术竞争背景下,东亚安全秩序虽面临新的冲击,但中国和东亚国家的政策选择并未脱离既有的安全战略模式。在进入数字时代的过程中,东亚安全秩序展现出较强的延续性,其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东亚安全秩序的形成基础并未弱化甚至有所巩固和强化;二是数字技术竞争背景下美国的战略选择和实力特点,使得东亚国家深化与美国的数字合作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从而进一步强化了东亚国家维持既有战略模式的倾向。这些发现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中国对数字时代东亚秩序和国际秩序转型的理论认识,同时也对进入数字时代过程中如何妥善处理中美关系和周边关系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国际政治安全秩序观是有关国家对国际政治安全秩序的性质、发展趋势、维护路径、本国与之关系等问题的看法、立场和主张的总和,对国家对外行为有重要影响。作为一种抽象的国家观念,它既可见于国家对外政策权威文件,也体现在一国有关国际政治安全问题的对外行为中。通过中俄对外政策文件,考察两国国际政治安全秩序观之异同,并结合中俄有关国际政治安全问题的外交行为,特别是两国在安理会的投票,可以逆向透视两国国际政治安全秩序观。这种互补性研究路径结合文本解读与对外行为分析,使二者彼此验证,可弥补单一路径之偏颇。中俄均主张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政治安全秩序的稳定,推动多极化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军备竞赛和外空军事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尊重公认的国际法准则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通过政治和外交途径解决国际冲突,并非西方所谓的“修正主义国家”。中俄两国在对多极化的理解、维护国际政治安全的手段和依靠力量、欧亚地区秩序、对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安全制度的尊重程度等方面有异。比较而言,中国之“言”(国际政治安全秩序声明)与“行”(维护国际政治安全秩序之行为)更显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