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1篇
  免费   132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12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64篇
法律   1046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28篇
政治理论   60篇
综合类   23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陈如超 《法学研究》2020,(2):89-107
从1979年刑事诉讼法颁布至今,专家参与我国刑事司法的制度功能变得开放而多元。专家制度功能的多元化,根源于刑事司法的三重逻辑:弥合法律人与专家之间知识鸿沟的“认知逻辑”;落实公检法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的“权力逻辑”;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与实现控辩平等的“权利逻辑”。从结构主义与整体主义的视角看,当前,刑事专家制度存在明显的体系化缺陷,主要表现为专家制度过度权力化、专家制度功能尚未结构化、专家制度不够规范化。改进刑事专家制度,应当采取体系化路径:首先,将多元专家参与模式调整为鉴定人与专家辅助人二元专家模式;其次,彰显专家制度的“权利逻辑”,矫正过度权力化倾向;最后,构建系统化的专家制度,为专家服务刑事司法创造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32.
ABSTRACT

At this polarizing moment in American politics identifying with the experiences of others feels especially difficult, but it is vital for sharing a world in common. Scholars in a variety of disciplines have argued that narratives, and especially literary ones, can help us cultivate this capacity by soliciting sympathetic identification with particular characters. In doing so, narratives can help us to be more ethically and political responsive to other human beings. This is a limited view of the potential for narratives to solicit sympathetic identification, and it prevents us from identifying and grappling with our resistances to identifying with others. In this article I propose a more expansive view – inspired by Elizabeth Costello, a character in JM Coetzee’s novel of the same name – that there are no bounds to our capacities for sympathetic identification. Through critical readings of Waiting for the Barbarians and Animal Farm I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that we might identify with people who cause others to suffer, and perhaps even with animals too. Both sorts of identification engender fierce resistance. Identifying with those who cause suffering demands that we grapple with our own capacities for cruelty and violence. Identifying with animals demands that we confront what is animal in ourselves – the perilous instincts that, unmoderated, incline us to aggression. Acknowledging and working through – without rejecting or disavowing – our capacities for cruelty and our animal instincts is necessary for the practices of sympathetic identification upon which sharing a world depends.  相似文献   
33.
This paper provides a first attempt in analyzing the role of Polish economy in the production structure of the global economy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21st century. For the purpose of this analysis, we propose a new approach in which two most important aspects of interindustry linkages in a global input-output model are examined. Contrary to previous studies focused on output-oriented key sector analyses in post-communist CEE economies, we focus on a fundamental policy target variable – income per gross output.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issues in question in a dynamic framework, the empirical results are based on the 2000 and 2014 global intercountry input-output tables for the 28 EU countries as well as 15 other majo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相似文献   
34.
中国自19世纪50年代开展民族识别工作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果。但就身处于西南边陲的贵州省而言,虽然也在民族识别工作的进程中努力探索并奋斗了60多年,但仍旧有数十万人的未识别民族存在,这既有历史的客观原因,也有主观认识上存在的问题。因此,对贵州民族识别工作的探析与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耳廓观测指标的变化特征,提出利用耳廓特征识别点进行个体同一认定的研究方法,为法医学个体识别,及对视频图片中的个体进行同一认定,提供一种科学、准确、简便易行的方法。方法通过对19岁至22岁的汉族成人拍摄耳廓侧位图像,选取148人照片中的相应指标进行观测,数据收集,经SPSS统计软件处理,分析各种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计算出各指标识别能力及两批照片各指标之间的差值,最终得出各指标差值的参考值范围。结果 10项观测指标经统计检验分析,最终保留6项指标,重复测量结果稳定。各指标的变异系数相差不大,结果稳定可靠。结论通过制定6项观测指标差值的参考范围,确定指标是否同一,最终认定照片中耳廓是否属于同一个体的方法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36.
民事诉讼领域里虚假诉讼所涉及的诉讼结构主体,包括原被告、审判方以及关联方:监督方、律师、受害第三者。虚假诉讼原告的直接目的是取得法院生效的民事判决或调解书,最终目的是为自己谋取不正当的利益;虚假诉讼标的基本表现为财产权纠纷;虚假诉讼缺乏真实意义上的诉讼理由。虚假诉讼内涵的七大识别点,显露于构筑其模型的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中。防范与治理虚假诉讼,要通过立法与制度,规范诉讼主体、审判方和律师,加强检察机关对虚假诉讼的监督,健全对受害第三者的救济。  相似文献   
37.
建筑工程质量司法鉴定是司法鉴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其特点、原则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广东省东莞市的具体工程案例介绍了其应用实况。  相似文献   
38.
笔迹从其实质来看,是笔迹书写人书写技能和书写动作习惯的反映。笔迹鉴定结论正是笔迹鉴定人通过笔迹特征来认识书写人的书写技能和书写动作习惯,经过综合评断而给出的检材与样本是否同一的推断性意见。当检材或样本笔迹中出现漏笔画现象时,其是否可以反映书写人的书写动作习惯将直接影响笔迹鉴定人对笔迹书写人书写动作习惯的认识,进而影响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因此,正确地认识笔迹鉴定中的漏笔画现象,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将对笔迹鉴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
强奸案的取证难一直是检察机关探讨的问题,我们审查证据认定事实的时候,既不能让真正的罪犯逃脱惩罚,也不能让无辜的好人遭受冤枉,这一切都有待于证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0.
赖红梅 《河北法学》2012,30(11):92-98
从一个案例引出目前我国亲子鉴定中检查协助义务存在的司法困境,同时对我国现行关于亲子鉴定中检查协助义务的现状和相关的法条进行梳理分析,借鉴其他国家对亲子鉴定诉讼中的检查协助义务的立法经验并结合自身从事司法鉴定工作的实践,深入探讨在亲子鉴定中检查协助义务中应当注意的相关问题,提出对我国亲子鉴定中的协助义务进一步完善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