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7篇
各国政治   18篇
工人农民   33篇
世界政治   15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7篇
法律   342篇
中国共产党   1975篇
中国政治   1228篇
政治理论   461篇
综合类   47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386篇
  2013年   372篇
  2012年   442篇
  2011年   516篇
  2010年   362篇
  2009年   337篇
  2008年   363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350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马扬 《今日广西》2007,(24):53-53
长春、北京、杭州,4年时间,7次搬家,3座城市……吉林省一位母亲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在几年时间里.用行动演绎了一个“现代孟母”的故事,如今她的女儿终于如愿升入理想学校,但其孤注一掷,效法“孟母三迁”的做法该不该提倡却引起了一些争议  相似文献   
62.
邵成钢 《今日广西》2007,(13):75-76
日前,内蒙古大草原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央视新闻主播李瑞英。中国亿万观众熟悉的李瑞英有着什么样的人生经历,人们知之甚少。而这一次,面对笔者,李瑞英要自己说说自己。地点,李瑞英选在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厅。  相似文献   
63.
<正> 恩格斯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杰出的革命家、伟大的思想家和卓越的学者。他毕生从事革命改造社会的斗争事业。他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规律和范畴的论证,有着巨大的功绩。他"第一个说明了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无产阶级的  相似文献   
64.
政府公共性的理想与现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想的政府公共性与现实的政府公共性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别。理想的政府公共性是纯粹的公共性 ,而现实的政府却具有公共性与自利性二重性 ,且自利性是政府无法克服的必然选择。用公共管理理念改造政府 ,是提高政府公共性程度 ,限制政府自利性扩张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65.
透视"城中村"--我研究"村落终结"的方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培林 《思想战线》2004,30(1):21-26
"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独特现象,村落终结具有与农民终结不同的特殊机制。[1]村落终结不仅仅是非农化和工业化的问题,甚至也不是变更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问题,而是最终要伴随产权的重新界定和社会关系网络的重组。在村落研究方法方面,传统村落研究中使用"文本概括法"和"文学概括法"来处理个案调查的访谈资料,当代学者试图提炼出某种村落研究的理想类型或象限图式,但这些方法都存在着局限性。因此,需要另辟蹊径,建立一种关于中国村落终结的具有普遍解释力和更广泛对话能力的理想类型。  相似文献   
66.
杨长虹 《长白学刊》2004,1(1):56-58
马克思提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不仅标志着哲学主题的转换: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而且也标志着马克思哲学观的革命:从理论批判到实践批判.马克思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把"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统一起来,确立了实践批判的价值理想、基本维度和当代视野,从而实现了哲学观的革命性转变.  相似文献   
67.
约翰·伯奇协会(John Birch Society,以下简称协会)是战后美国出现的一个极右组织。麦卡锡主义遭谴责后冷战格局的进一步发展,美国国内社会问题的日益严重,《权利法案》提供的保护以及美国国内存在的区域纷争,为协会的建立和存续提供了条件。与麦卡锡主义一样,协会也主张“共产主义阴谋论”,但在表述方法和所包含的内容方面又较麦卡锡主义灵活而丰富。作为一个组织,协会实行严格的集权制管理,通过发行刊物和公报、建立委员会、寄发邮件和游行示威等方式宣传自己的主张。它的极右言行对战后美国保守主义运动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但协会对“共产主义阴谋论”的泛化和它对美国政界人物的指责,使它逐步失去了保守主义运动主流派的支持,沦为边缘右派。  相似文献   
68.
儒家理想人格与当代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儒家的理想人格设计在历史上对我国文明与人的发展曾经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当代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 ,儒家理想人格仍然有其独具的优越性。它所提倡的尚义崇仁、追求至善的价值目标 ,好学深思、通古博今的人才范式 ,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内在品格 ,厚德载物、协和万邦的广阔胸襟 ,都是值得我们现代人继承学习的闪光之处。当然对于其中的价值取向神圣化、片面化、不公化、保守化的糟粕思想及其对当代国民心理的影响也要进行全面的批判与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69.
早期儒家的“圣人”人格理论构想包合看两个基本层面,一个是理想的,具有终极性价值的“内圣外王”人格境界,另一个是现实的、具有实践价值的“时圣”人格境界。在早期儒家人格理论的历时性发展过程中,“圣”的人格境界存在看由“形而上”到“形而下”的思维转型态势,这种思维转型态势是与早期儒家对于“时”的认识深化过程存在看密切的联系。通过以“时”援“圣”,以及将非主体性范畴——“时”的主体化努力,早期儒家在现实价值实践中也完成了从汲汲于“内圣外王”人格境界向“时圣”人格境界诉求的转型。  相似文献   
70.
以 2 0世纪 4 0年代的台湾小说为研究对象 ,分析日本殖民统治末期的文化统治策略如何在特殊的战时体制下形成精神上的高压 ,而被异族支配的台湾知识者对于当时现实如何认知 ,并由此产生何种形式的反抗。呈现于小说当中的两种文化想像 ,其一是试图在审美的层面上重建汉民族的文化自尊 ;其二是隐晦地表达有别于殖民者意图的新的文化理想。这两者都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日据时代台湾知识者的精神状态。对这一精神状态的分析 ,有助于从学理的层面上厘清身处现实困境当中的近代东亚的知识者纠缠不清的政治问题、民族问题、文化问题和阶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