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31篇
中国共产党   329篇
中国政治   278篇
政治理论   199篇
综合类   13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恩格斯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分析、批判和改造,吸收了自然科学发展的三大发现,科学总结了当时三大工人运动的新鲜经验,并加以理论创造,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就是要继承和发扬马克思、恩格斯对待前人的哲学成果的科学态度,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72.
随着中国走向市场经济,没有任何问题能比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结合《资本论》三大手稿.以与传统哲学教科书不同的方式,围绕以下十二个问题,展示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当代意义:关于市场经济的历史地位;商品经济的两大历史阶段;商品经济的重要历史作用;货币的历史地位;资本的文明面;关于交往方式;关于资本的有限性;关于竞争;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关于重建个体所有制;关于共产主义的历史前提;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我的结论是,马克思是研究市场经济的第一人,他的无穷的思想遗产依然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指路明灯,马克思在当代依然是不可超越的。  相似文献   
73.
改进思政课教学 提高德育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作为学校德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课,要完成《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所规定的“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的任务,就必须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  相似文献   
74.
生存的关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原则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刘福森 《理论探讨》2002,1(2):17-21
物质本体论的解释原则不能对社会发展做出合理的解释。既然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的总体 ,那么对社会历史就不能离开价值论的解释。这种价值论是以人为尺度的关于人的生存论、发展论、解放论。而对历史的生存论解释则是终极性解释。  相似文献   
75.
"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运用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进步的最高评价标准的原理,指明了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目标;"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从意识形态和科学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的原理出发,指明了执政党思想文化建设的时代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原理的高度,揭示了执政党生命的源泉.  相似文献   
76.
彭向华 《唯实》2003,4(8):15-17
人类社会的发展到底是"经济决定"还是"人的解放",这是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在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最终统一于"人的全面发展",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本关怀较好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77.
江泽民同志关于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论断,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78.
弗洛姆、布洛赫、马斯洛等西方马克思主义学家在建构其人学理论时,只是把人性当作一个客观的事实来看待,在方法论上拘泥于非历史性的伦理学或心理学方法,无法进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视域,因而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论,这也导致他们不能准确地把握人性论的实质。阿尔都塞虽然指出了仅仅从人道主义视角来理解马克思的错误所在,但由于他形而上学地放大了方法论的作用而忽视了马克思重要的思想特质。1844年写作《穆勒评注》时期的青年马克思,由于撇开了对社会历史生产过程的深入分析而直接进入到对人性、人道主义和异化的批判性研究,因而还不具备历史地分析人性的思想基础;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之前所持有的异化式的人道主义逐渐为现实的人道主义所代替;1845年之后,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和蒲鲁东的抽象人性论进行了集中批判;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发展性间接地阐释了认识人性的科学路径问题。  相似文献   
79.
历史唯物主义生态思想的核心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转换,而农业是这一转换的直接场所.马克思从对土地肥力的掠夺和对劳动力的破坏两个方面批判了农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引发的农业生态危机,并指出“合理的农业”只能是“自食其力的小农的手”或“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控制”.土地股份合作制既能克服小农经济下家庭分散经营的地力浪费问题,又能缓解传统规模化经营方式下提高农业生产率与保护及改善土地肥力之间的矛盾,为实践历史唯物主义农业生态思想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80.
杨建梓 《理论探索》2001,1(4):40-42
哲学是以独特的思维方式 ,以人和世界的关系为内容 ,以关注人的命运、昭示人的未来为目的的学问 ;马克思的哲学观即“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及其具体化的历史唯物主义是最能体现哲学本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