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29篇
中国政治   19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19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在全社会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对提高全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始终居于主要地位。其中,人性善恶的问题是一个纵贯千载、争论不休的问题,网络的虚拟性需要伦理道德的约束,需要“慎独自律”与法律的约束。在虚拟网络中要提倡并辩证地理解诚信,使中华传统美德在现代得到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83.
警察与慎独     
慎独”既是中国古代儒家所倡导的一种道德修养的方法,也是儒家推崇的人们进行道德修养所达到的一种崇高境界,含有一定的合理因素,值得辩证地继承和发扬。由于警察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人民警察的性质、任务、职业特点及其所处的复杂的执法环境决定了其必须具备“慎独”的品质,做到慎欲、慎微、慎隐、慎省。  相似文献   
84.
微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传播形式,在带给人们便捷的同时也滋生了种种道德失范现象,对网络空间秩序和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形成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其疏解之道由外在约束转向内在道德自律,以儒家“慎独”观念为价值导向,提升公民内在的道德判断、道德自觉、道德自律,进而净化微媒体网络空间秩序,促进现实社会的和谐有序。  相似文献   
85.
论周敦颐对儒家“慎独”思想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慎独"是古代儒家创造的自我修身方法,即个人独处不犯错误,能保持自己清廉的节操。周敦颐的《爱莲说》提出了外在环境污浊的情况下,也要能保持自己清廉的节操,这样扩大了作君子的参照系,超越了"慎独"的原意。这就要求克服错误的"从众"心理,来保持自己独立人格。周敦颐的人生观是入世的、积极的,他赞扬清廉的"莲",不赞成"避世"的"菊"和追求富贵的"牡丹"。  相似文献   
86.
贾凤姿  刘建涛 《理论探索》2012,(4):55-56,129
慎独内含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习惯等多种道德因素,注重知、情、信、意、行等方面的统一。领导干部慎独要做到慎于自制、慎于省察、慎于防微、慎于初始、慎于择友、慎于家亲、慎于贪欲、慎于侥幸。  相似文献   
87.
个人品德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内在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操,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个人品德讲究正心、诚意、修身、养性、“慎独”,因其弥足珍贵,常常被称为美德。因此,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必须重视个人品德建设……  相似文献   
88.
慎独”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儒家重要的个体修身思想之一,“慎独”不仅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更是人修身所追求的一种道德境界。文中探讨了“慎独”思想的现代意蕴,“慎独”是一种自律,是一种主体性的高扬,是一种人之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89.
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冲击及合理解决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互联网在为大学生放眼世界、求知成才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本文分析了互联网给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0.
慎独”,就是身置隐处,独居斗室,在无人聚、无人知、无人晓时,能自己约束、严管、控制自身的闪念不轨心理,保持廉洁自律的品德;“慎聚”,就是在朋友、同事、战友等相聚一起,相结一块之时,对别人谈论的不良的、消极的、低级的、不健康的故事、段子、案情、信息,不听、不信、不传、不染,能顶住、抵制、拒绝。一般说来,做到“慎独”不容易、很难,而要做到“慎聚”,同样也不容易、很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