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22篇
世界政治   39篇
外交国际关系   54篇
法律   72篇
中国共产党   419篇
中国政治   515篇
政治理论   118篇
综合类   17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许林 《现代领导》2014,(11):30-30
提振云南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在县域、关键在园区、潜力在民营。云南省委主要领导指示:“打好园区、县域和民营经济‘三大战役’,打造云南特色经济,以产业发展推动全省经济社会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52.
《政策瞭望》2012,(9):55
今年上半年,广东省主动利用经济周期波动和市场"倒逼"机制,紧紧围绕中央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培育稳增长和调结构的新抓手,有力推动全省经济实现逆势转型升级。在政府的超前引领下,当前广东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全省新经济增长点逐步显现。广东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前广东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  相似文献   
53.
列宁曾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对资本主义持辩证肯定态度,前者隶属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理论,后者隶属于新经济政策理论。学界关于后者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但鲜有人从宏观上去考察这两个理论的内在逻辑。从理论形成的依据或逻辑起点来看,二者具有同质性,体现为具有共同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最大限度维护工农群众利益的价值诉求和实现社会主义的实践指向。从理论层次或逻辑发展来看,后者在应答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中实现了对前者的超越,不论在理论范畴的归属上,还是在如何对待资本主义的实践方式上,都有了飞跃性的发展。这种逻辑发展背后体现出来的理论创新精神与理论批判精神,则体现了二者在理论精神上的一致性。厘清上述问题,不仅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列宁的发展观,而且对于现实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推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4.
汪连杰 《求实》2017,(5):34-43
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发展"新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今后政府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发展"新经济"是适应生产力发展、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坚持以人民为本的必然要求。与美国"新经济"内涵不同,中国的"新经济"预示着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增长动力、新的配置机制和新的经济结构。"十三五"期间,政府应该不断深化理论创新,继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互联网+"战略,注重互联网时代的网络信息安全建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新经济"发展提供新引擎。  相似文献   
55.
西方投资银行将李克强总理施政方针总结为"不刺激、去杠杆、调结构",但笔者认为"不扩张、调结构、抓改革"更准确当前中国正在面临选择:要么饮鸩止渴,以政府为主体,加大投资,迅速拉动经济增长;要么壮士断臂,以大无畏的精神推动改革,打破既得利益的桎梏,释放改革红利,推动经济转型。这道选择题看上去很简单,但改革必然会以牺牲一定群体的利益为代价,有人将现在的改革称之  相似文献   
56.
借普华永道全球主席戴瑞礼(Dennis M.Nally)访华,笔者就读者关注的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等热点问题,在普华永道北京金融街办公室采访了这位国际金融服务行业中的权威人士  相似文献   
57.
1918年初到1921年春之间,俄共(布)和苏维埃政权先后实施了两次“战略退却”即由对资本主义采取进攻的态势退却到利用资本主义作用的轨道上。实施“退却”是重要的和正确的,但退却“前阶段”的政策和措施也是必要的和合理的。1921年10月苏俄进行了“再退却”,退到了发展商业的政策上。列宁主张:只有通过商业的途径才能恢复国民经济;只学会了进攻而没有学会退却的军队是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立足于现有的资本主义关系有危险,但不能害怕危险。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战略退却99的理论在当代中国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8.
新经济政策是否是适合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长期以来都是国际学术界热议的问题。列宁逝世后,斯大林与布哈林围绕新经济政策是权宜之计还是长久之计等问题展开激烈争论。这场争论已然成为历史,但它对当时及其后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国内外学术界从多个视角关注这场争论,但歧见颇多,值得我们梳理和反思。这场争论对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如何选择和完善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9.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呈现多领域、跨学科、群体性突破新态势,正在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深入渗透,发展新经济方兴未艾。大力发展新经济是推进新一轮经济革命,就是抢占未来世界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得新经济者必将引领未来经济。  相似文献   
60.
刘光瑾 《学习月刊》2012,(16):109-110
"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的目标是要把城镇化率从47.5%提高到51.5%。我国有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划34000多个乡镇级行政区划,这些都是城镇化改造与建设的重点区域,预示着城镇化建设的任务非常艰巨,时间非常漫长。城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是一个关键的产业转型期,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一次严峻的现实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