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79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 探讨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对内毒血症大鼠模型血液流变性及血管张力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NC组)、内毒血症模型组(LPS组)、TP低浓度干预组(LPS+TP- L组)、TP中浓度干预组(LPS+TP- M组)、TP高浓度干预组(LPS+TP- H组)和多黏菌素B组(LPS+PMX- B组)。用LPS 10 mg/kg腹腔注射处理6 h复制内毒血症大鼠模型。TP干预组在大鼠腹腔注射LPS前15 min进行预处理。各组行颈总动脉插管测量血流动力学指标,取胸主动脉环测定其张力变化。结果 与NC组比较,LPS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BP)、左室舒张压(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pressure,LV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maximal rate of the increase/decrease of left ventricular pressure,±dp/dt max)]均显著下降(P<0.05);LPS组主动脉环对10-8~10-5 mol/L去氧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Phe)的收缩率明显降低,对乙酰胆碱的舒张率亦明显降低(P<0.05);与LPS组比较,TP干预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而TP干预去内皮血管环组对10-8~10-5 mol/L Phe引起的收缩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或腺苷酸环化酶抑制剂亚甲蓝预处理后,各组内皮完整血管环对Phe的收缩率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 TP改善内毒血症大鼠血管低反应性与其改善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2.
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及临床经过胡某,男,20岁,2012年5月19日骑摩托车与停在路边的大货车相撞致胸背部疼痛、呼吸困难1h入院。5月23日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气管前壁于隆突上约10cm处见0.7cm破口;伤后9d行胃镜检查提示:食道距门齿约20cm处见约4cm×1.5cm瘘口;伤后37d复查胃镜提示:瘘口为1.OcmX0.8cm,无脓性分泌物。  相似文献   
83.
正1案例资料简要案情某40岁男性,某日骑电瓶车与一客车迎面相撞受伤,胸背疼痛送院。现对其损伤进行鉴定。临床经过血压100/60mm Hg,双下肺呼吸音稍低,胸廓挤压痛明显。腹平软,中上腹压痛明显等。急诊行胸部+全腹部CT扫描示上纵膈及食管走行区周围脂肪层密度明显增高;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周围多发条絮状稍高密度影。次日行CTA示降主动脉起始部呈双腔结构,假腔较大,充盈良好,累计长度约2~3cm,  相似文献   
84.
<正>1案例资料简要案情死者男性,42岁。某日乘坐摩托车发生碰撞追尾。伤后胸痛,在当地卫生院予以对症处理。回家后渐感胸痛、胸闷、双下肢冰冷麻木,伤后第4天死亡。尸体检验胸廓体表无明显损伤。双下肢小腿呈暗紫红色,左足肿胀、发黑。解剖见左侧第2~5肋骨骨折,断端无错位,对应肋间肌出血。心脏表面可见多处散在挫伤出血,各心腔及瓣膜未见异常。双肺肿胀,切面淤血、水肿。降主动脉至腹主动脉  相似文献   
85.
1 案例1.1简要案情吴某,女,84岁,某年4月13日上午被发现死于某国道旁的水沟中。后经公安机关调查证实,4月12日晚,吴某在国道上步行时,一肇事者骑摩托车撞倒吴某并致其当场死亡,遂将其抛弃于附近的水沟中。  相似文献   
86.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及临床经过某女,38岁。2011年7月14日发生交通事故致胸部外伤,伤后1d因左侧胸痛、胸闷气急就诊。检查见左侧胸廓挤压征阳性,第九肋可及骨擦感,左肺呼吸音低,右肺呼吸音清。全胸片示左侧多发肋骨骨折,左侧胸腔积液,左肺挫伤。胸部CTA示胸主动脉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破裂的死亡原因、临床表现及法医病理学特点。方法对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2001—2011年受理的63例主动脉夹层破裂致死的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动脉夹层破裂好发于中青年男性(30~49岁);病理分型以DeBakeyⅡ型为主;常见死亡原因为心脏压塞;临床症状以中腹痛最为常见,但其疼痛部位和主动脉夹层部位吻合度不高,部分可无明显症状;破裂口多在升主动脉,多伴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理改变。结论熟悉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及法医病理学特点,对此种疾病生前诊断及死因鉴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8.
《时代风采》2009,(10):8-8
重庆市北碚区年逾五旬的低保户朱某因病住院,所在社区领导前来看望,承诺帮助报销部分医疗费,朱某听后情绪非常激动,领导离开病房不到十分钟,便因血压升高导致主动脉破裂而死亡。  相似文献   
89.
贾发安 《证据科学》2003,10(2):72-73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临床上极为少见,容易误诊误治,又因病情进展迅猛,极易导致病人在未诊断清楚前死亡.本文报道一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的患者,因医院错误的诊治 ,在未查清病因前连续使用强痛定,导致患者死亡的案例,并就医疗过失要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0.
主动脉夹层破裂与非破裂管壁的病理学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炎性细胞和金属基质蛋白酶(MMPs)与主动脉夹层病变的关系。方法对本教研室1999年~2001年尸检14例主动脉夹层破裂致死(破裂组)和8例主动脉夹层因其它疾病死亡(未破裂组)的尸检案例资料,应用W e igert弹性纤维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对两组主动脉夹层的动脉壁结构,CD68着色及MMP-9活性进行对比观察,并对免疫组化阳性染色进行图像分析。结果W e igert染色显示,两组管壁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均有较明显的分离、断裂或消失,但破裂组病变程度比未破裂组更重。免疫组化与图像分析结果显示,CD68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在破裂组为0.933±0.750,未破裂组为0.617±0.674;MMP-9活性的平均光密度值在破裂组为0.924±0.541,未破裂组为(0.651±0.988);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和MMP-9活性与主动脉夹层动脉管壁的病变程度及破裂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