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5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篇
法律   105篇
中国共产党   248篇
中国政治   483篇
政治理论   72篇
综合类   14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42.
道日娜 《学理论》2015,(8):76-77
蒙古族民俗文化的发展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富含深刻的精神元素,涵盖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分析蒙古族发展中的饮食、住房与交通、婚丧嫁娶等几个方面的民俗文化,得出蒙古族传统民俗文化发展、变迁嫁娶对当代的启示如下:大力弘扬蒙古族的民俗文化,培养出高素质蒙古族文化人才;大力研究蒙古族的民俗文化,促进其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3.
天桥民俗文化不仅是北京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但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天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却受到了猛烈的冲击,本次研究通过调查天桥居民对于复兴天桥民俗文化的意愿和行动力,来探究分析天桥文化面临危机的原因,并且针对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对在时代的大背景下继承和发展天桥民俗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香港本土意识的出现,既是港英政府刻意而为的结果,也是战后香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一国两制"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舒缓了在香港可能会出现的"身分危机",使香港民众敏感、焦虑、悬浮的身分认同问题暂时得以安顿下来。近年来,随着香港深层次矛盾的凸显,香港本土主义情绪再次迅速冒升。  相似文献   
45.
“现代熟人社会”背景下乡村纠纷解决的策略选择与证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乡村形成了以留守老人为主体的"现代熟人社会"。在这一社会形态中,传统的大家庭解体,个体化的小家庭不常驻于村,常驻村民纠纷、传统的家庭婆媳纠纷都趋于减少。同时,在新农村建设中,乡村出现了因土地征收引发的新型村民纠纷。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的强力冲击,村民在纠纷解决策略的选择上,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特性,这是乡土民情与现代司法碰撞之后,村民对纠纷生态环境的理性回应。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作为国家对乡村纠纷解决的回应,必须立足乡村的本土资源,因时、因势、因地而为。  相似文献   
46.
百色有壮、汉、瑶、苗、彝、仡佬、回等7个世居民族,据2007年统计,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有336.58万,占人口总数的86.71%,他们能歌善舞,勤劳勇敢,创造出光辉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在2月6日元宵节,百色举办的民俗文化活动展演上,来自全市12个县(区)的特色表演,让人充分了解和领略了百色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47.
把眼光聚焦于福州这片山海相牵的版图,不难发现五度为都的福州有着别具一格的文化和风骨。常言道"七遛八遛,不离福州",反映了福州人对家乡故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的确,福州优越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人文气息,孕育了福州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婚姻习俗作为福州民间民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如此的五彩斑斓,一典一式间,男女间的喜乐哀怨、亲家间的礼尚往来、邻里问的插科打诨,被体现得淋漓尽致,仿佛旧时绸缎襟衫上镶缀的彩珠,熠熠生辉,夺人眼目。  相似文献   
48.
詹双晖 《岭南学刊》2013,(6):126-129
社区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广东欠发达的东西两翼地区还面临着公共财政投入不足、文化人才匮乏,普遍存在缺场地、缺经费、缺人才、缺项目、缺群众基础等问题;另一方面,广东东西两翼农村又存在着可充分利用的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和民间自成的传统公共文化系统的资源。为此,各级政府要通过改变认识、转变思路、加强管理,充分利用农村传统民俗文化资源,促进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9.
岳永逸 《思想战线》2013,39(1):84-88
近年来,主流与非主流相声、二人转与二人秀的激烈论争,表明了人们关于曲艺认知的混乱。作为因应新的主流意识形态建构而生的"曲艺",可以打破既有的官民、雅俗、大小传统等二元认知的桎梏,直面曲艺本身。在曲艺演绎的历史长河中,以厚厚薄薄的城墙为界,城墙内外的曲艺分别有着"媚下"和"迎上"的基本取态。这意味着乡野曲艺一直就有的都市化历程。二人转和温州鼓词在当代不同地域的红火,预示着诸多乡土艺术再度繁盛的可能,但必须首先让这些乡土艺术回归乡土。  相似文献   
50.
汪洋 《前沿》2012,(9):154-156
彩带是畲族民间手工艺的一朵奇葩,是一种活的文物。本文在实地调查、查阅和比对文献的基础之上,对彩带的民俗文化内涵、制造工艺及审美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揭示了其文化传承价值之所在,进而还阐述了彩带作为非物质文化保护的意义及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