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0篇
各国政治   21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36篇
外交国际关系   48篇
法律   284篇
中国共产党   409篇
中国政治   533篇
政治理论   334篇
综合类   38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传媒研究的四重语境:一个本土化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媒研究中的功能主义范式不能对社会中动态的、冲突的部分给以把握,也不能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中的传媒的相关问题作出解释。应将传媒处身的“语境”视为一种问题视野,在其中对传媒现实给以观察与解释,并从中国的社会发展所处阶段、政治经济现实和传媒生存状况等多个维度出发,重视当前传媒研究的四重语境,即前现代的社会阶段、后现代的话语氛围与消费主义思潮、传媒的受控与工具性质、传媒的商业化倾向。  相似文献   
22.
试析生命美学的人学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学的发展历史呈现出人学的维度,生命美学立足于审美是人的生存方式这一命题,肯定了现实的生命存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点,美在于超越中实现人的精神自由,是在人性的完善与提升中实现向人的生成,只有生活在审美境界里人才真正成为人,即人全面地占有自我的本质。生命美学具有人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3.
马克思人学的总体图象(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伟大变革,就是终结了无视现实的、从事感性活动的人、并具有抽象思辨色彩的传统本体论哲学,把从事感性活动的现实的人确定为新哲学的前提和出发点,把现实人的生存境遇和发展命运作为新哲学的主题,把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无产阶级的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新哲学的价值目标。在对马克思主义深入研究中,进一步对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予以宏观总体的把握,完整揭示和阐述马克思人学思想的主题、研究方法、核心线索和理论框架,以深入厘清马克思所开辟的人学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4.
本文立足于改革步履惟艰的中国政府行政,指出在从传统行政范式向治理模式转换过程中,克服传统行政的弊病,提升公民参与行政力度的重要性,使服务、法治、参与的民主思想成为人本政府治理中的精髓。  相似文献   
25.
乡政村治,一个耳熟能详的范畴,如何实现该范畴的“最惊人的变故”(恩格斯语)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不同学者从不同维度厘析乡政村治并取得丰硕成果,在运用范式分析方面更是成果喜人。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对一种新范式进行剖析,构建国家、基层政权、基层社会三者博弈过程的模型,通过分析试图揭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6.
考察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教育技术自诞生起,就不是教育,也不是技术,而是教育与技术统合的客观存在。对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应该从观察作为客观存在的教育技术实践入手,通过对现象进行本质直观的描述和对现实问题答案的追寻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27.
王春风 《前沿》2002,(6):21-22
人学问题贯穿于古希腊哲学发展的全过程 ,只是在不同的时期 ,人学研究的侧重点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理性人学是古希腊人学的主旋律 ,但也涉及到人的自然性、社会性等人性思想 ,发掘这些人性思想的萌芽 ,便能理清西方人性思想发展的脉络 ,把握哲学与人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8.
邓正来教授试图凭借"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经由关系主义视角来探究和处理"应然"与"实然"、中国与西方、中华民族与世界结构的关系.然而,将关系主义批判的研究方法运用到中国法律哲学批判和建构这一研究对象上来的时候,邓正来可能会夸大一些问题,甚至可能遮蔽一些问题.我们必须在开放和厘清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建构21世纪的中国法律哲学.  相似文献   
29.
吴鹏森 《金陵法律评论》2007,(1):103-107,114
从“革命范式”转向“现代化范式”,不仅是史学话语的一次系统转换,也导致了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一系列创新。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个长期以来已经被定型化的命题在“现代化范式”中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从现代化的视角进行重新审视,中华民族要求实现现代化和各种势力阻碍中华民族现代化之间的矛盾才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不仅可以解决长期困扰学术界的逻辑矛盾与理论混乱,而且有助于认清中国近现史研究中许多复杂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30.
当前,构成现行国际体系的许多要素或已消失,或正处于消失、转变的过程中。国际体系各个层面、领域呈现明显的动荡不定状态。国际体系结构处于一种"复合状态"之中,多种国际政治文化、国家关系互动模式、国际行为逻辑和发展趋势在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国家间同时存在与发展。国际体系结构转型最重要特征就在于这种"复合状态"的普遍存在。国际体系结构日益复杂化有利于体系宏观结构朝进步的方向发生变化,并对微观权力转移产生越来越大的和平压力。二战后国际体系微观权力结构出现重要的和平转变表明,传统现实主义战略思维及其遵循的行为逻辑,已不足以充分解释和应对越来越复杂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