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21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5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297篇
中国共产党   284篇
中国政治   530篇
政治理论   206篇
综合类   3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人性与道德     
《学理论》2015,(25)
人性与道德伴随着人类发展史,对其研究应立足于时代性和历史性。因此,本文尝试在人性和道德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其形成过程和研究价值,并揭示出人性与道德是一种从属关系,道德从属于人性,人性是道德的基础,道德推动人性的提升并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72.
<正>他们衣衫褴褛,他们饥寒交迫,他们终日生活在被人遗忘的角落,他们就是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也是我们赤峰市救助管理站的全体职工用爱心和良心去服务的对象。在我们的眼里,每一位流浪乞讨人员都是亲人,尽最大的努力照顾好他们,是我们的职责。用心的坚守,只为帮助更多的人。面对着这一特殊群体,我们救助站的每一名职工几十年如一日,时刻践行"爱心沟通、人性关怀"的工作理念,以心交心,以情感人,用无私  相似文献   
73.
张波 《求索》2012,(10):104-106
经济法主体的研究与现代主体哲学的发展应当有一定的呼应性,而在此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哲学思维方式,不求完备的理论,但求有准确的切入点。这可以从制度的视角来发掘,作为规则总和的制度是人设计的,是为了约束人的,因此,合理的制度应当是人性化的制度。  相似文献   
74.
新春伊始,盼望已久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如期而至。感动中国人物或爱国、坚强,或勇敢、善良,或孝悌、助人,他们执著闪亮的人性光芒,照亮着我们的精神世界,他们催人泪下的  相似文献   
75.
佳木斯“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向世人展现了人性最善良的一面。有网友表示:“我开始重新相信生活有爱,有希望,有善良,有人性。感谢她给予我灵魂的洗礼。”杭州“最美司机”、平民英雄吴斌,生命最后76秒拯救24名乘客,让世界为之感动。  相似文献   
76.
政府管理模式是政府管理社会而形成的与社会的互动机制,是由政府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等构成的一个运作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逐步暴露出种种制度上的缺陷,严重影响到政府行政效能的发挥,因此构建适应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政府管理模式刻不容缓。而现代管理理论都以人性假设为前提,不同的人性假设在实践中体现为各种不同的管理观念和管理行为。本文从人性假设理论出发,分析了我国政策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及原因,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政府管理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7.
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历经了66年的政府管理体制锤炼、转型与升华,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简单的分级分部管理体制到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战略,展示了干部人事制度中标准人性假设与特定时代背景下干部实际人性特征从适应、冲突到不适应的发展脉络,推动着干部人事管理的改革,反映了从非人格化的理性管理提升到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制度转型。未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将致力于建立一个以公平公正、灵活有弹性、人性化为价值体系的现代型干部人事制度,它将会使公务员职业化规范越来越严格、人才激励制度越来越灵活,并成为人性自利性和公共精神的制度博弈与平衡的过程。  相似文献   
78.
王宏海 《新东方》2013,(1):52-55
孔子认为仁是人自身的本质规定,表现为"仁者人也"和"仁者爱人"两个方面。以仁为本就是用"仁性"定义"人性",人性与物性有相同的一面,但是这不能定义人的尊严,也不能支撑人为万物之灵的圣神性。只有用"仁"定义"人",人才能够称其为社会人、道德人和政治人。《孝经》之开明宗义章"始于孝亲,终于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与《左传》"三不朽"之立德、立功、立言共同构成了以仁为本的内涵。通过对儒家经典以仁为本的多重印证,认为以仁为本的理论具有普世价值,在儒家文化圈,仁为立身之本、立国之本,是儒家治世的本质内涵,也是儒学演变的内在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79.
人性异化理论是弗洛姆的核心思想,其著作均以人性异化的剖析为着眼点,致力于深刻揭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病态根源,并为实现健全的人格和健全的社会寻找适合的方案。弗洛姆认为人性亦即人生存所固有的矛盾性,人性的异化是人的存在与本质的背离。弗洛姆的人性异化理论在国内理论界发展曲折,其理论囿域根源于抽象的人道主义观及充满改良主义色彩的救赎方案。审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现状,弗洛姆的人性异化理论对当代中国一定程度呈现的劳动领域、消费领域、人际关系领域的异化现象所发出的警示与启迪是其彰显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80.
在我国,亲属容隐是一项古老的司法原则,新中国建立之后因为其本身所带有的封建性质不再适用。观察国外的司法实践,亲属容隐制度仍存在其发挥积极作用的空间。亲属容隐符合人性的基本伦理道德,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亲属容隐制度有其客观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