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40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8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9篇
法律   18篇
中国共产党   71篇
中国政治   133篇
政治理论   58篇
综合类   4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正公共培训服务,是政府向社会成员,尤其是部分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的一种准公共物品,也是一种社会人力资源投资的重要途径。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供给主体,保证公共培训服务得以实现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随着新公共管理改革的不断推进,公共服务不能再像福利国家那样由政府垄断提供,而应该扩大市场机制在增加社会福利总量和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作用,在培训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管等多方面发展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以实现消  相似文献   
122.
“一带一路”的提出是中国外交思想的重大创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相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及区域合作平台,并在此基础上为之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哈萨克斯坦期间,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明确提出,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  相似文献   
123.
正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东盟国家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新的历史时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个经济走廊、贸易通道,更涵括了政治、安全、人文等多个领域,甚至包括未来海洋争端解决机制的建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于促进我国与相关国家合作共赢、繁荣共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目前包括广西、广东、福建、海南、浙江等多个沿海省份已经摩拳擦掌,积极谋划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先行先试。  相似文献   
124.
《求知》2014,(12):63-63
<正>薛澜在9月15日《文汇报》撰文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包括基本观念的转变。首先,治理意味着治理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意味着参与协同合作,而不是简单的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其次,在治理过程中,相关的参与方都在探索如何合理分工,形成一种有效的伙伴关系,各自发挥优势来更有效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比如在食品药品监管方面,中国的食品生产是比较分散的,如果仅仅靠政府去监管,就是再扩大几倍政府的力量,也是杯水车薪,效果依然不会好。所以监管很重要的一点是动员公众、社会组织一同参与。  相似文献   
125.
正2013年10月,习近平出访东盟成员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并出席APEC峰会。他在讲话中明确指出: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设想不仅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也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对促进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海上丝绸之路所经地区及相关各国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政治稳定,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6.
2007年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下一个十年的开端年。回首过去,中俄关系成就显著,成为大国关系的典范。展望未来,中俄关系基础牢固,发展前景令人乐观。  相似文献   
127.
申请加入DEPA不仅是中国主动参与全球数字治理的“先手棋”,更是深化国内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的关键决策,有助于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推动数字经济由产业创新驱动转向更多依赖技术创新、制度创新驱动的新阶段,中国可重点在数据流动、数字技术、数字产品、数字创新和网络安全五大领域主动对接DEPA协定要求;进一步地,系统化构建以数字自由贸易港为核心,以数字营商环境示范区为抓手、以数字经济产业先行区为重点、以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区为纽带、以数字经济创新试验区为动能的“一港四区”格局,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开放发展、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8.
亚太大国“伙伴关系”的互动性和不对称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亚太中美俄日四大国为了在未来世界多极格局中取得有利位置,纷纷建立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四大国之间伙伴关系的建立、固然有其国家利益基础,但也有大国关系互动的影响。由于各种伙伴关系建立的利益基础和所要实现的战略目标的差异,四大国之间建立的六对伙伴关系是不对称的,这种不对称既体现出目前伙伴关系发展的不成熟,也表明亚太大国之间存在严重分岐与障碍,并有可能影响亚太局势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9.
湖北同法国有着特殊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双方在友好交往、文化教育、能源、汽车制造及零部件生产、化学、副食品加工、农业、林业等领域有着广泛和实质性的合作,在中法"全面伙伴关系"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鉴于此,经过两国政府批准,1998年10月10日法国在武汉设立了法国在华第四个总领馆,在湖北则是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外国总领事馆.法国驻汉总领馆设立后,湖北与法国及西欧的合作交往得到进一步全面快速发展.前往法国及欧洲国家的因公出国境团组很快超过赴美团组数,占到全部因公出国境团组的18%.经贸、文教、科技等各领域的合作交流日益频繁,法国在鄂投资势头更加强劲.  相似文献   
130.
中英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中国与西方大国建立的第一个全球性战略伙伴关系,对中国处理与大国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具有开创性意义。本文梳理中英伙伴关系的曲折演进历程,对中英伙伴关系的双边、地区和全球合作现状进行评估,厘清中英在全球层面发展伙伴关系的主线方向与制约因素,展望中英全球伙伴关系发展的可行路径。本文认为,中英伙伴关系在波折中前行,双方在促进自身发展上相互需要,在全球议题上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面向未来,双方关系应提升战略性,以平等相待、相互尊重为原则;增强务实性,以合作共赢、互利互补、机制深化为目标;拓展全球性,以包容理念、责任意识为价值共识;促进包容性,以加深理解为导向进一步加强人文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