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0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19篇
中国共产党   42篇
中国政治   74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01.
雷丽平  李渤 《东北亚论坛》2011,20(4):112-122
中俄两国是最大的邻国,有着世界陆地上最长的海岸线,边界长达4 500公里。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古为礼仪之邦。加强中俄两国的文化研究,是历史和现实的需要,只有俄罗斯人懂得汉语,理解中国的文化载体,才能了解中国,才能成为中国的朋友,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加强文明间的对话,才能减少偏见,消除隔阂和误解。俄罗斯的汉学家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在国际汉学界独树一帜。对俄罗斯汉学历史进行梳理和总结,不仅有益于两国的文化交流和各领域合作,更能全面认识中俄关系,进一步促进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国际汉学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2.
朱彝尊是清代康熙年间以博学著称的学者,他对西洋传教士持排斥态度,这与其曾祖朱国祚对利玛窦的态度有关。朱彝尊赞许当时中国学者有关天文历算的著述,却对来自西洋传教士的天文历算学说提出批评。从阅读史的视角来考察,朱彝尊所谓博学,特指其在传统经史方面的成就。康熙皇帝的阅读倾向对士人有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3.
出生于中国的美国外交官1909年8月3日,约翰·斯图尔特·谢伟思出生在中国四川省成都市的一个美国传教士家庭。11岁时他回到家乡加利福尼亚州就学,21岁从俄亥俄州的奥柏林学院毕业后,选择外交作为终身职业。1933年他通过美国国务院的录取考试,后又自费到了中国并任职于美国驻昆明领事馆。两年后,26岁的谢伟思被美国国务院正式任命为外交官,  相似文献   
104.
近代不缠足运动肇始于基督教会和传教士的努力.传教士不仅大力进行反缠足的舆论宣传,而且在实践上耐心、细致地推动不缠足运动,切实起到了开通风气的作用.近代山东的不缠足活动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传教士的反缠足活动完全是为其传教活动服务,是基督教会整个传教政策的"副产品",并不是要刻意改变中国的社会陋俗.  相似文献   
105.
王勇 《党史纵览》2006,(3):39-43
出生于中国的美国外交官 1909年8月3日,约翰·斯图尔特·谢伟思出生在中国四川省成都市的一个美国传教士家庭.在他一生前35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他都生活在中国,会讲一口流利的四川方言.11岁时,他回到了家乡加利福尼亚州,21岁从俄亥俄州的奥柏林学院毕业后,选择了外交工作.1933年,他通过美国国务院的录取考试,后来又自费来到中国,任职于美国驻昆明领事馆.两年后,26岁的谢伟思被正式任命为外交官,派往北平担任文化官员.在那里,他亲眼目睹了"一二·九运动"和"卢沟桥事变",亲身体验了中国的风云动荡.与美国国内官员不同,他对在中国发生的事情有着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感触.  相似文献   
106.
近代西方传教士在华所进行的文字传教工作,客观上直接催生了中国新出版业,并影响了出版业的方方面面。但随着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20世纪初中国民营出版业纷纷崛起,在文化传播上逐渐掌握了自主权,传教士的作用逐渐退居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7.
闫虹 《前线》2010,(4):58-59
<正>从17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外国传教士、学者、记者、建筑师、画家和探险家络绎不绝地远渡重洋,把异域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中国,与东方的神奇城市北京结下了不解之缘。元大都的建设者和见证者1260年,年仅16岁的尼泊尔王族阿尼哥带领80名工匠到西藏修建  相似文献   
108.
寻找勃沙特 1984年,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为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专门来中国采访和搜集史料.在采访原红六军团军团长肖克将军时,肖克向索尔兹伯里介绍了传教士勃沙特帮助红军的往事,并拜托索尔兹伯里先生:"如找到这位友人(假如他还活着)或其家属,请代致问候!"  相似文献   
109.
董纯金 《传承》2009,(12):90-91
近代广西随着基督教的大举侵入,广西各地在经受强烈文化冲击的过程中,与外国传教士在社会文化习俗等方面产生了诸多矛盾,引发了频繁的民教冲突,原因主要有传统习俗及信仰的矛盾、战争引发、传教士为非作歹、土匪抢劫、民族义愤等因素。  相似文献   
110.
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在其著述中介绍了欧洲法律,并将拉丁文国际法著作《法律及神作为立法者》译成中文,开启了国际法在华的星火传播。1689年中俄订立《中俄尼布楚条约》,西方国际法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运用。但总体而言国际法在当时的中国曲高和寡,反映出国际法输入中国并非一个单向的过程,而是传统中国以天下观为中心的对外秩序与西方国家主导的近代世界秩序碰撞和消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