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61篇
世界政治   3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5篇
法律   256篇
中国共产党   502篇
中国政治   925篇
政治理论   194篇
综合类   31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人心回归是港澳回归的核心,受制于原有制度设置,香港青年难以共享国家发展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港澳与内地的合作不断深化,但与资金的自由流动相比,劳动力流动受限,加以港澳产业高度化后所能提供的新增就业机会有限,特别是青年群体面临生活压力与就业机会减少的双重压逼,原有缺乏交往的制度限制以及敌对势力的有意引导,不利于港澳地区的稳定以及人心回归。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战略就是融合港澳地区与内地的优势,以香港青年融入为先导,通过制度创新推进面向青年人的"普惠制",让香港青年全面参与国家建设,推进人心回归,实现港澳与国家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3.
着眼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目标两方面谈了对高质量发展的认识,分析了油田面临着资源不足、资源劣质化趋势加剧、国家矿权改革和环保政策收紧三方面的压力,提出了发挥中石油整体优势,加强合作共赢,6个"共享"的建议。  相似文献   
74.
共享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根本归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目标导向。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共享发展理念的战略支撑和制度保障。共享发展理念与法治精神具有内在共通性,其法理基础体现在:公平正义是现代法治的根本精神,是共享发展理念的核心价值。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共享发展理念的目标取向。人权保障是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共享发展理念的宪法依据。权利限制是法治的基本技术,是共享发展理念的法治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75.
76.
77.
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性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之间包括明天人之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与天的关系等合理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成果全民共享。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78.
社会企业作为一种新的运作模式,在社会诉求和市场经济行为之间架起了一座共享的桥梁,以其显著的行动能力投身于社会问题治理的实践中,这是对经济嵌入社会理论的积极回应。嵌入理论有力地批判了长期以来经济与社会之间的"脱嵌"问题,为全面分析经济行动和社会问题之间的协同关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只有打破传统的市场失灵论主导下的观念和文化图式的束缚,把经济行为归嵌于社会之中,创建社会利益和企业利益之间的共享价值链条,在经济行动中有效地进行社会因素建构,才能使社会价值诉求在跨界经济行动中得到实现。在共享经济条件下,社会因素建构是关系性建构,包含了解决社会问题的价值目标和经济手段的统一,是创新性开展社会治理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9.
80.
共享员工是灵活用工、新就业形态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新冠肺炎疫情下一些企业复工复产的重要举措之一.由于共享员工能增加员工收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尤其是能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很可能成为我国未来劳动力市场的一种常态化、长期化人力资源配置模式.但是,目前共享员工在劳动关系界定、企业用工管理、员工适应性等方面还存在许多政策障碍和实践难题,需要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努力加以解决,为未来共享员工的常态化发展创造条件.重点包括: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以保证共享员工的合规性;企业应逐步建立弹性用工机制;个人应增强维权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