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43篇
  免费   414篇
  国内免费   60篇
各国政治   109篇
工人农民   541篇
世界政治   990篇
外交国际关系   65篇
法律   18519篇
中国共产党   12955篇
中国政治   11416篇
政治理论   2438篇
综合类   6484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603篇
  2022年   547篇
  2021年   903篇
  2020年   1299篇
  2019年   590篇
  2018年   221篇
  2017年   438篇
  2016年   827篇
  2015年   1683篇
  2014年   4718篇
  2013年   4288篇
  2012年   5313篇
  2011年   5384篇
  2010年   4701篇
  2009年   4218篇
  2008年   3961篇
  2007年   3015篇
  2006年   2811篇
  2005年   2031篇
  2004年   1527篇
  2003年   1266篇
  2002年   1239篇
  2001年   842篇
  2000年   681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的结果及磋商协议的性质是磋商与司法衔接走向的决定性因素。根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应解读为民事性质。由此产生对磋商协议的司法确认和后续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问题,此为磋商与司法衔接的第一重关系。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也有相较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优先性,此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与司法衔接的第二重关系。在这两重关系的框架内,具体衔接过程中如何操作则属需研究的细节问题。  相似文献   
63.
索伦作业站是八五二农场有限公司第五管理区最大的作业站。多年来,索伦作业站党支部立足推动发展,着眼为民服务,工作求真务实,推动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赢得广大职工的拥戴和信赖。实干修出“通心路”索伦作业站职工以种地为主,多半农田地处山区,雨水过后道路泥泞、坑洼连片,严重影响了种植户进行田间作业。为解决这个问题,作业站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30多人,义务出动运输车辆30多台,动员家属和种植户一起修整田间道路。  相似文献   
64.
中国共产党早期基层组织党建思想及实践,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党建的理论和实践有着很深的渊源,它确立了我党正式建立及发展壮大的核心思想基础,是我党宝贵的历史经验。追溯和梳理这些原初的基层党建思想,对加强和完善我党当今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5.
66.
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的重大举措,反映了当前我国党的建设的内在规律和客观需要。作为一项重大党建质量工程,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必须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要求,科学理解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时代价值、精神实质和核心环节,切实防范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读、误解和误判。科学理解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核心要义,有助于有效规避、纠正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功能偏差,并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7.
68.
从党的政策表述及当前实践来看,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的形塑过程蕴含着“党建”与“共建”的双重逻辑。“党建”的出发点是巩固党的组织优势和执政基础,表现为基层组织体系从“有形覆盖”走向“有效覆盖”,进而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准备条件。“共建”要求探索“一核多元”的治理模式,既要实现基层党组织对“共建”力量的联结和协调,也要保障多元治理主体的有效参与,同步推进群众自治、社会共治和公共服务。“党建”与“共建”的双重逻辑呈现,亦关联着社会治理研究范式的更新。  相似文献   
69.
70.
清代的因案修例,即基于某一司法案件对《大清律例》中的相关条例进行修改。这是清代司法实践中一种常见的法现象。《大清律例通考》《读例存疑》等考证类释本和《驳案汇编》《刑案汇览》等描述类案例集,分别以法律文本备注和刑事案例陈述的形式,记载了因案修例的诸多实例。结合因案修例的各方面特征来看,它属于清代法律的一种司法创制机制,带有典型的传统中国特色。清代统治者通过此种机制从司法案件中抽象出成文法则,进而实现法律文本稳定性与适应性的均衡。对于当前我国的案例指导制度,因案修例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其对明确案例指导制度的发展路径和方向,以及完善“由案到法”的衔接机制、指导性案例的审核机制、类案判断机制、指导性案例的退出机制等,具有积极的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