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106篇
中国共产党   37篇
中国政治   67篇
政治理论   23篇
综合类   7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吴丙新 《法学论坛》2004,19(5):106-112
近世以来,对法律不确定性的认识引发了对传统法治理论和法律方法论的广泛怀疑.在这种学术背景下,<法治与法律方法>对法治与法律方法问题进行了重新研究,以阐明维护法治的态度,指出法律理念、态度与方法对于法治的意义.虽然在此理论建构中可能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但在当下中国的法学语境中,<法治与法律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法治做出了富有成效的诠释.  相似文献   
52.
西方新闻的巨大影响力,既来源于公认的操作规范和评判标准,又与西方新闻业的社 会公器性质及职业信念密切相关,其哲学基础是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带来的理性主义以及工 业革命带来的科学主义和现实主义。在英美等发达国家,无论新闻媒体是公营体制还是商业体制, 均以独立的姿态服务于公众,为实现新闻正义原则提供了广阔的社会空间。从影响力角度探讨西 方新闻报道,应从微观基础入手,兼顾中观层面的现实效果和宏观层面的社会诉求。  相似文献   
53.
在社会管理中兑现“看得见的正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有一条古老的法谚云:"正义不仅应当实现,而且应当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这条法谚的意思是说,正义作为人类社会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它的实现不仅具有无可质疑的合理性,而且还应当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确实,对正义的追寻,  相似文献   
54.
在以焚书坑儒的相关记载及历代坑人史料为依据的基础上,对史料进行分类辨析,结合考古发现成果及历代文献语言使用情况和上古人殉人祭文化背景分析,认为对坑有活埋义,而同时,语言学者亦把坑是否具有活埋义的界定置于该段史实的确定之上,因此,史实的确定与词义的界定紧密关联起来,但这样的相互参照是否可靠,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探索。这一语言现象说明语言研究要结合语言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55.
张丹 《法制与社会》2010,(2):273-273
在所有不利于情报分析的因素中,那些根植于人们思维过程中的因素是最主要的也是最难对付的。情报分析舅质上是一种思维过程,但是长期以来对大脑工作状况缺乏了解妨碍了我们对情报分析过程的理解和把握。认知偏见就是影响情报分析人员作出客观分析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充分地对其进行分析并找出消除其负面影响的对策,才能保证情报分析成果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辅助情报用户作出决策。  相似文献   
56.
The purpose of this essay is to highlight the fact that certain specific governing or guideline criteria are in fact necessary before one can establish cases in which it would be admissible to treat the genders unequally. Those criteria, insofar as women's rights are concerned, consist of the need to overcome a situation of inequality which arises due to cultural and social reasons. An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 types of feminist movements follows, concluding that feminism implies two types of hypotheses. On one level feminism can be said to be a theory for equality; on another level it is a theory which turns around the objectivity of law, although it does, in both cases, challenge classical political and iudicial theses.  相似文献   
57.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证据“客观说”长期影响着我国证据法学的发展,不仅造成了我国证据法学理论体系和证据制度的不健全,而且给司法实践带来严重后果。自1996年以来,随着证据“客观说”自身谬误的凸显、疑罪从无原则和证据裁判原则的确立、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英美证据理论在我国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及证据法学学科建设取得的显著进步,我国证据法学出现了从执迷于证据“客观说”到接受证据相关性规则的转型趋势。为实现彻底转型,应通过立法和指导性案例明确相关性的定义及内涵,指引司法实践和学术研究;以相关性为逻辑主线,构建体系化的证据规则和证据理论。  相似文献   
58.
法律解释客观性是关乎法治命运的重要命题.面对非法治论者的冲击,亟需捍卫法律解释的客观性.为此,提取"法律解释"一词的逻辑三要素,分别从内容、客体、主体三个层面探讨法律解释的客观性.法律解释客观性的逻辑证成倚赖三个命题:一是解释之于法律具有必然性;二是作为解释客体的法律具有客观性;三是法律解释者的客观解释立场.  相似文献   
59.
法律的不确定性并不意味着法律合法性的丧失和法治理想破灭。法律体系必然包括不确定的法律。法律不确定性与法律的客观性是相容的。主流法律理论并不必然坚持法律的确定性立场,但是必然坚持法律的客观性立场。法治理念的经典阐述者富勒、拉兹和菲尼斯都强调法律的明确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他们都没有把法律的确定性列为法治的要件。法律的不确定性意味着法官在疑难案件中需要行使自由裁量权并创制新的法律。只要不确定的司法判决具有合法性、客观性和可预测性,即使法律是不确定的,法治理想的实现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60.
证据是认定事实的关键,各类案件正确处理的前提和基础是具有确实、充分的诉讼证据。伴随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科技的发展,民商事流转更多地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以数字形态存在的信息急剧增加,电子数据的价值越发得以显现。网络交易、网上拍卖、网络公告、网上招标、远程医疗、移动支付众多的电子商务类型在给社会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传统证据制度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