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19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57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篇
法律   910篇
中国共产党   260篇
中国政治   463篇
政治理论   203篇
综合类   47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宪政是规范公共权力程序化和法治化运作的制度安排。地方立法权是宪政的基本范畴,涉及中央与地方的立法权力划分。在维护宪法权威和法制统一的前提下,适度扩展地方立法权的范围,能充分发挥地方立法权的功能。提升地方立法质量,应在科学化、民主化和程序化等方面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92.
统合宪政建设模式是一种新的超越了上下之争的宪政模式,这一模式为刑法社会化的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统合宪政建设模式要求在刑法社会化进程中,强调刑法的公域治理,形成多核治理的实践格局;重估理性与经验的价值,承认经验性法则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并将其有选择地引入刑法立法和刑法司法中;注重制度文明与制度需求两者之间的融合与互济,以免由于过度偏爱或迎合政策的需求而日渐丧失其伦理上的正当性与合法性。  相似文献   
93.
石勇 《南风窗》2012,(19):49+52-54
假如孔子是活人,既然他是伟大的智者,那么他多半不会墨守成规,不会以原教旨的方式去坚持他的观点,而很可能会修正他自己的理论。伟大的心灵创制各种观念,可也随时会重新创作观念。  相似文献   
94.
在世界政治法律思想史中,社会契约理论源远流长。自伊壁鸠鲁开始,从格劳修斯到霍布斯,从洛克到卢梭,再到康德,他们以自然状态、自然权利、自然法为逻辑起点,演绎出天赋人权、人民主权、分权制衡、宪法至上等理论。这些理论提倡主权在民,在公法领域还探寻了宪政问题,进而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创立宪政制度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对这些理论的深度发掘及有鉴别地吸收运用必将有助于促进我国的宪政建设。  相似文献   
95.
乔沙 《法制与社会》2012,(23):139-140
宪政”是西方社会中资本主义经济下产生的以个人为本位的西方文化下的产物,在西方社会强调个人价值和人文主义精神的环境下,西方宪政有深刻的内涵.它在形式上强调国家权力的划分,约束政府的权力;同时要求政党多元化,使不同政党之间可以相互制约以保证一个民主的环境;在实质和精神层面,它强调人权,尊重少数个体的权利和利益,因此西方宪政把如自由、平等、公正等法律价值作为核心.中国晚清时期清朝政府也曾进行过“宪政”运动,包括清末“变法修律”,改革行政、司法机构、设立中央和地方的民主议政机构等.本文试对清末“宪政”时期中不同阶段的民主议政机构只能的演变和发展做一梳理和分析,并找出这种演变的特点和演变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96.
1993年12月12日,俄罗斯联邦以全民公决形式通过了《俄罗斯联邦宪法》。作为俄罗斯联邦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成果,该宪法奠定了资本主义宪政建设的宪法基础。其主要表现,一是指明了把俄罗斯联邦改造为资本主义宪政国家的前进方向,二是用严格的宪法修改程序保障俄罗斯联邦的前进方向不动摇,三是确认半总统制,授予总统极大权限,以加快资本主义宪政制度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97.
走向宪政     
钟志 《中国律师》2011,(4):86-86
在人类社会中,最残酷的莫过于少数统治者为了自己的权力和利益.不惜发动战争和政变。以致造成无数生灵涂炭。这是由于那些君主们说国家权力是他个人或他家族的.  相似文献   
98.
美国当前的宪政体制是通过《联邦宪法》固定下来的,它的基本特点是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和联邦集权,这是经历了一系列挫折和困境之后的务实选择,反映了美国宪政体制构建过程中的实用主义。任何宪法都不是完美的,但在当时却是最合适的,也就是最好的宪法。稳步推进,平稳过渡是美国宪政体制转换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相似文献   
99.
周鹏宇 《河北法学》2014,(11):185-195
谢觉哉是近代革命法制和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近现代法律史中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早在抗战时期,谢觉哉就初步形成了宪政思想体系的构造,其中包括对政权建设、民主选举、乡村自治、新闻自由等问题的系统思考。他论证了“三三制”原则的作用和意义,探讨了党政分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了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原则。此外,还对民主选举、乡村自治等问题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理论阐释。形成于民主革命时期的宪政思想尽管存在诸多历史局限,但时至今日仍有极珍贵的现代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0.
章永乐的文章《“大妥协”: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主权连续性》,客观公允地揭示了辛亥革命后清王朝与民国政府之间跨越政体的权力和平交接的事实。经历中国宪政的百年沧桑之后,我们回头审视这一段跨越政体差异的权力和平交接的历史,仍然感到言犹未尽,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