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93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68篇
各国政治   42篇
工人农民   125篇
世界政治   220篇
外交国际关系   74篇
法律   3974篇
中国共产党   2711篇
中国政治   3724篇
政治理论   1387篇
综合类   2543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91篇
  2020年   217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263篇
  2015年   518篇
  2014年   1198篇
  2013年   1025篇
  2012年   1085篇
  2011年   1264篇
  2010年   1140篇
  2009年   1109篇
  2008年   1370篇
  2007年   907篇
  2006年   709篇
  2005年   675篇
  2004年   574篇
  2003年   519篇
  2002年   429篇
  2001年   362篇
  2000年   364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三、实现国家权力主体之间建立有效制衡机制的根本性转变在刑事诉讼法的篇章结构中,总则加立案、侦查和提起公诉内容占了一多半,审判和执行只占一少半。除了前述总则编中存在国家权力本位主义思想外,在立案、侦查、提起公诉、审判和执行程序中,国家各执法、司法机关的权力配置及相互制约机制不够科学合理,其中又缺乏律师作为社会权力的监督制约,导致在刑事案件中,有钱有势的犯罪嫌疑人一遇刑事追究即拉关系、找出路,希望获取不正当的免除、减轻刑罚的利益,而那些无钱无势的人可能因权力缺乏制约而蒙受非法的刑事处罚,刑事诉讼法“惩罚犯罪分…  相似文献   
22.
论我国征收立法中公共利益的规范模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共利益”是启动征收程序的前提性要件。在公共利益的规范模式上,我国物权法应采折衷主义立法例,不应明文禁止商业征收,但应明文规定公共利益的决策和形成机制,并建立相应的行政和司法救济途经。  相似文献   
23.
蔡普民 《理论导刊》2006,1(7):30-33
从人学这一视角来看,人作为主体的地位和作用经历了古代整体天人观的缺失、中世纪以神代人的错位及近代机械天人观对主体之误解的漫长过程,最终只有在科学发展观那里,人才恢复了其真正应有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今天,以这种视角来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人们重新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之和谐互动,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4.
党校作为培训、轮训党员干部的主渠道,要真正发挥好“三个阵地”和“一个熔炉”的作用,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上勇于探索,努力创新。作为党校教员,更应在探索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近年来,笔者针对惠来县党校相对落后的教学条件和设施,结合专题课的特点和参训学员的实际,把互动式教学运用到主体班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5.
科学技术的困境是技术观的困境,仅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科学技术社会后果就对科学技术本身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这是形而上学的技术观。为走出技术观的困境,需立足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实践,转换思维方式,从人的主体的角度出发理解、认知、利用和控制科学技术,即确立人本主义技术观。  相似文献   
26.
一项大型的社会调查是极其复杂的社会活动,往往需要一个专门的协调者或协调部门,并且要运用特有的关系网来介入.这种介入方式运用介入者拥有的社会资源和社会网络关系进行沟通和联系,并形成一个特殊的大型调查中的联系中介.本文引入社会网分析的方法来研究这个特殊的联系中介在社会调查中介入的路径,研究由此构成三个沟通网络、联系方式和沟通方式,及其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7.
伍揆祁 《湖湘论坛》2006,19(6):71-73
文章在阐释主体道德教育模式的内涵、特征及其价值意蕴的基础上,着力论述了主体道德教育的实施和实现形式,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要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教育者要关注并满足受教育者的道德发展需要,教育者要积极采取民主教育的方式方法,教育者要重点培养现实生活的主体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28.
29.
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国企党建工作遇到了新课题:投资主体多元化后,企业党组织不再具有对经济资源的支配权、行政事务的处置权,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方式发生变化;过去党政工一体的领导格局被打破,给党组织的履职方式提出新课题;企业利益驱动机制的变化调整,改变着职工对党组织的依赖,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推动力面临考验;市场化的经营理念和多变的舆论环境,使党员和职工的价值取向多样化,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面临挑战。国企党建工作创新应该从哪里入手呢?我以为可抓住六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30.
唐银益 《法治研究》2006,(12):60-61
一、政府机关是民事诉讼的适格主体,也是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人的遁格主体 《民事诉讼法》传统理论认为,民事诉讼主体即当事人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二是与案件有利害关系;三是受人民法院裁判的拘束。而所谓“利害关系”,即案件争议的标的或案件结果与自己有关联。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丰富,民事法律关系日渐复杂。民事主体资格也呈多样化趋势,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大量虽不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但却以自己名义起诉的案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