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134篇
中国共产党   61篇
中国政治   96篇
政治理论   28篇
综合类   7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探讨两类青少年暴力犯在共性上的差异,为青少年犯的分类矫治提供心理学的依据。研究方法:采用冲动性/预谋性攻击量表和人际反应性指标(台湾修订版)对北京少管所的360名青少年暴力犯进行问卷调查并作统计分析。结果:对青少年暴力犯的分类是有效的;工具性青少年暴力犯在同情关怀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反应性青少年暴力犯,在身心隐忧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反应性暴力犯;青少年暴力犯的攻击行为与观点采择、同情关怀呈负相关,与身心隐忧呈正相关。结论:两类青少年暴力犯在共情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分类矫治中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82.
老曹酷评     
曹景行 《新民周刊》2012,(37):11-11
@松鼠云无心:央视《新闻周刊》做了黄金大米的调查。记者很敬业,拿着文献求证实验细节,我是第一次遇到,很赞赏。对"实验是否违规",所提供的信息在节目播出时应该是最全面深入的。但对"实验是否有害",感觉还是"程序不合法所以很可能有害"的思路。对"风险评估",央视展示出的意识并不比明星公知们更高。老曹:这件事不涉及转基因食...  相似文献   
83.
骗取贷款罪的司法认定,应从实质上把握该罪的构成要件。借款人虽然提供了虚假的贷款资料,但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没有受骗的情况下,应区别情况认定借款人的行为性质。对"其他严重情节"的把握,应当作限缩解释,只有在行为人所采取的欺骗手段造成贷款风险的情况下,才具有骗取贷款罪的侵害实质。在犯意转化的场合,行为人一开始的欺骗贷款行为可以转化为贷款诈骗罪。  相似文献   
84.
正在司法实践中,案件承办人接触的最直接的证据就是犯罪嫌疑人的口供。现实中对于犯罪嫌疑人的辩解的重视程度比较高,但对于犯罪嫌疑人的有罪供述往往不经太多考虑,直接推定该犯罪嫌疑人就是案件的"实施"者。那么,犯罪嫌疑人有罪供述的真实性到底有多高,是否值得全部信赖?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仅有犯罪嫌疑人供述的,不能认定为有罪,然而在有其他一些证据印证的情况下,如何把握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85.
正买房时被告知拥有配套教育设施(北师大附属学校)的昌平区北街家园小区业主,在学校即将建成之际,突然得到消息称学校并不是该小区的配套设施。3月31日上午,小区数百位业主自发到昌平区政府维权,希望以此得到北师大附属学校是该小区的配套设施一说。(4月3日《京华时报》)近年来,随着教育备受关注,拥有配套教育设施成为人们购房的优先考量。日益增长的教育诉求,也让"房产"与"教育"扯上了"姻亲"。在地产项目中引入"学校"  相似文献   
86.
关于诈骗罪成立范围的实质认定,现有理论主要从"欺骗""错误"以及"损失"三个方面对诈骗罪构成要件进行实质解释,形成"限缩行为"与"限缩结果"两种路径。结合我国财产犯罪的立法特色,财产损失的实质化会导致对损失的有无与具体数额等难以进行精确判断,并破坏财产犯罪的整体一致性,因此,限缩结果路径不具有合理性。对于诈骗罪宜采取限缩行为路径,将非法占有目的的内核——民事救济可能的基本丧失,纳入欺骗行为的认定中,以此区分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行为人针对"财产给付的基础事实""民事救济的重要事实"进行虚构、隐瞒,导致被害人陷入失去民事救济可能的高度风险的行为,属于刑法上的欺骗行为,有构成诈骗罪的可能。  相似文献   
87.
杨楠 《外交评论》2020,(3):69-93,I0003,I0004
网络空间军事化是指各国将网络空间相关的资源及技术持续投入军事和安全领域以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近年来,国际网络空间军事化的速度明显加快,各国先后通过一系列举措来完善网络安全战略规划,扩张网络军事组织体系,并在物理、应用和人文层面强化自身的进攻性网络行动能力。网络空间军事化对国际政治领域造成了较为明显的影响,网络空间威胁被"过度安全化","网络军备竞赛"提上日程,"网络恐怖主义"如影随形。为了应对这种复杂局面和态势,各国开始发展在网络空间的威慑能力,积极投入网络空间国际规则的制定,并致力于推动关键基础设施保护由传统国内治理模式转向有限度的国际合作。探讨网络空间军事化及其国际政治影响,分析各国以及国际社会的应对方式及其限度,对于深入理解当前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的现状及其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8.
模糊语言是侦查讯问中经常会运用到的一种语言策略,借助于语言的魅力和技巧,利用审讯人员发出信息和犯罪嫌疑人接收信息之间的不对称性,获取口供。模糊语言策略,在审讯人员审讯复杂案件或是遇到证据不足、找不到讯问突破口的尴尬时,无异于一剂良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尽管如此,模糊语言的运用并不是随意的,更不能毫无节制地任意为之。实践中往往与"威胁"、"引诱"、"欺骗"的界限不明确,使得这种策略方法很可能成为一种变相的"刑讯逼供"行为。  相似文献   
89.
在人际思想交流中,口头语言的真实含义可以由许多非语言行为的暗示加以扩充或修正。诚实或撒谎的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的表现有所不同,通过对其非语言行为进行认真地观察、分析和判断,可以有效地区分谎言。  相似文献   
90.
射频识别技术是利用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的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门禁系统、车辆防盗、物流管理等安全防范领域中。文章在简要介绍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的基础上,针对射频识别系统面临的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以促进射频识别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