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28篇
中国政治   39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3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上世纪90年代,伴着这首84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响彻大江南北,它的演唱者——当时已步入中年的我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总政歌剧团一级演员杨洪基,随即在全国家喻户晓,陡然走红。杨洪基始终热爱党和军队的文艺事业,迄今已在军队文艺战线工作整整50年。50年来,他为广大人民群众和部队官兵奉献了很多弘扬民族文化、体现时代精神、讴歌革命传统的优秀作品。如今,已年满71岁的他仍活跃在为兵演出和各类公益活动的舞台上,艺德人品在社会上特别是文艺界广受好评,被誉为军队文艺战线德艺双馨的"常青树"。  相似文献   
12.
一、全球化是世界性普遍交往发展的客观趋势 交往是社会的人的存在的基本方式,交往关系是人们之间最普遍最常见的社会关系,交往范畴是唯物史观理论中的一个基本范畴.马克思把交往和人类生产、需要活动统一起来,看作是人类生活最普遍的社会关系范畴.人类为了维系生命的存在、种族的繁衍,必须结成一定形式的社会交往关系,交往和生产是同一的,没有生产、交往,就没有人类自身的存在,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存在,就没有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交往、生产活动形式的日益拓展,是人类社会历史进化、变革的基因和动力.  相似文献   
13.
西方现代艺术美学思想在上世纪初随着西方造型艺术的传入而涌入中国国门,一直以来西方艺术史学研究理论的发展形成影响着中国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开启了近百年的西方现代艺术美学语言的民族化转换历程。本文从传统审美哲学的引入、地域文化的渗透和语言技法的中国化三个方面,来论述西方现代艺术美学语言民族化转换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4.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既要弄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所指",又要搞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非指"。只有这样,才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上的讨论进一步深入下去。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终极目标,在中国土壤上熔铸民族性与世界性,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价值取向。为此,回归经典,在充分了解经典的基础上审慎对待"融合"问题,是当下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的一个根本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能否处理好民族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周恩来在处理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实践中,特别注意民族化问题的解决,并且提出了关于民族化的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民族的语言文字、民族干部、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他所提出的民族化理论,对于我国做好民族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Dany Boon所执导和主演的《欢迎来北方》是法国电影史上最卖座的影片。这部2008年出品的电影离开占据法国电影中心地位的巴黎,远赴北方拍摄,在美学上为地区电影注入了新鲜血液。《欢迎来北方》成功地挖掘了法国的民族特色,呈现出一个和巴黎时尚相反的法国形象。但是影片的民族化风格却不一定能够受到中国观众的欢迎和理解。  相似文献   
18.
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已经是一个既定的客观事实。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来的是文化的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不同国家、地区、民族文化相互交流、沟通、融合、对话的过程,其中有交融也有冲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构建既适应文化全球化又具有鲜明民族化个性特征的先进文化,是我们面对的历史性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吴楚克 《前沿》2005,(9):227-229
本文的“民族化”有两个层次:一个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民族化,一个是科学发展观必须民族化。据此,文章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一般社会发展规律、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和边疆民族共同发展四个角度,逐层分析了科学发展观应该具有的涵义,这四个层次展示了科学发展观从理论根源到具体实践的逻辑内涵,拓展了科学发展观的认识领域。  相似文献   
20.
<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准确地预见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从全球化问题的现状出发,对什么是"全球化"、全球化所涉及的范围、全球化是否与民族化相矛盾、全球化对东方国家是好事还是坏事、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前途有何意义等问题进行反思,可以相信,全球化的归宿必然是资本主义的灭亡与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