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0篇
  免费   2篇
世界政治   14篇
法律   267篇
中国共产党   27篇
中国政治   95篇
政治理论   26篇
综合类   2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0 毫秒
11.
产生冤错案件的主要原因是口供至上,引进、构建不强迫自证其罪原则是防止冤错案件的有效途径。探讨不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内涵、构建我国不强迫其罪原则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构建我国的不强迫其罪原则。  相似文献   
12.
梁欣 《法律适用》2012,(3):30-33
刑事诉讼法修改的指导思想之一是借助修改过程提升法律的文明与进步,尽可能地把一些国外先进的制度,尤其是将司法实践中证明切实可行的制度引进过来。〔1〕刑诉法修正案(草案)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  相似文献   
13.
米兰达诉亚利桑那案确立了著名的米兰达规则受到赞同也有质疑,其内容也随美国社会的发展不断蜕变.本文分析了米兰达规则受到的质疑、蜕变及其原因,并从中发现中国法制建设应当吸取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4.
潘智慧 《法制与社会》2012,(16):114-115
随着诉讼科学化、诉讼民主化的发展,沉默权已经开始为许多专家、学者和平民百姓所关注。本文拟从沉默权的含义及基本内容,我国对沉默权制度的研究现状以及沉默权是否引入我国的司法体系等方面来分析,提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沉默权制度的构思以及沉默权在我国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沉默权制度之我见——以“美国式”为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家弘 《政法论坛》2013,(1):107-114
美国人的沉默权不是米兰达规则赋予的,而是宪法第五修正案赋予的,米兰达规则的基本功能是要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沉默权,并把过去那种默示的沉默权制度转化为明示的沉默权制度。中国新近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50条中增加的"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表明中国已经建立了默示的沉默权制度,而当下的任务就是要使这项制度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16.
沉默权制度的发展、利弊与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默权制度作为诸多国家在刑事诉讼中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的一项重要制度,有必要对其历史发展、利弊及现今限制等问题予以了解,这对我国正在酝酿的刑事诉讼法的整体修改以及相关问题的废、改、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侦查讯问阶段是刑事诉讼的起端,也是实现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至关重要的阶段。2012年刑事诉讼法对侦查讯问阶段犯罪嫌疑人的权利进行了扩充,进一步保障其权利。但与美国相比,我国还有些差距。因此,有必要分析我国的相关规定,借鉴美国的经验,赋予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以知情权、沉默权和律师在场权,做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  相似文献   
18.
目前,沉默权入法可能因执法、司法力不能及,导致大量刑事案件不能及时破案、大量罪犯逍遥法外和社会秩序恶化的后果,致使沉默权入法未能保护公民合法权利,而是保护了罪犯。应当权衡利弊,进行理性的抉择。  相似文献   
19.
欧洲国家在适用不强迫自证其罪原则方面有着比较成熟的做法,为了保障被追诉人此项特权的有效性,具体从如下三点着手:其一,将此特权的适用领域拓展至行政法领域。其二,对秘侦措施中的隐秘探话进行必要的限制。其三,对刑事扣押对象进行必要的限制。我国新刑事诉讼法也确立了此项特权,但与之相关的立法存在冲突,有关的配套制度付之阙如,严重影响了被追诉人此项特权的有效性,需要借鉴欧洲人权法院的做法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条款赋予被追诉人在接受讯问时保持沉默的权利,确立了口供自愿性规则,使我国刑事诉讼在"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沉默权制度仍未能在我国得到确立,这主要是受我国刑事政策等因素影响,刑诉法第118条"如实供述"条款的保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立法者的价值取向。与此同时,构建配套的制度规范,更好地推进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适用也是目前加快司法改革进程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