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6篇
法律   165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28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2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党风建设》2001,(9):17-17
(十)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案:1.对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犯罪案件不移交的;2.三次以上不移交犯罪案件,或者一次不移交犯罪案件涉及三名以上犯罪嫌疑人的;3.司法机关发现并提出意见后,无正当理由仍然不予移交的;4.以罚代刑,放纵犯罪嫌疑人,致使犯罪嫌疑人继续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5.行政执法部门主管领导阻止移交的;  相似文献   
62.
王佳慧  张祚勋 《法制与社会》2011,(33):276+292-276,292
随着政府职能的改变和编制、体制的调整,渎职犯罪出现了新的类型和新的形式,导致在司法实践中犯罪主体的认定上产生了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犯罪的主体是犯罪构成的重要要件,只有厘清主体要件,才能准确,有力地打击渎职犯罪。  相似文献   
63.
渎职犯罪是国家管理公权力在公职人员身上的异化,主要表现为权力的权利化和权力的非责任化。渎职犯罪的产生,既有犯罪主体主观因素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因素如权力的失制、经济的失衡、文化的失导、行为的失范等的影响。因此,防范渎职犯罪要从主体和社会两方面入手,健全机制,完善法制,构筑思想防线,营造“不敢犯”、“不能犯”、“不想犯”的环境和氛围。  相似文献   
64.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多发,严重影响民生,食品安全监管渎职行为是深层次的原因之一.如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法打击各类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犯罪,有效参与食品安全领域的社会管理,是检察机关应当关注的重点问题.然而,食品安全监管者的渎职犯罪在刑法适用中却存在诸多困境.文章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就其成因,试从实体和程序机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如何规制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犯罪的刑事责任,以及检察工作如何创新机制,参与食品安全领域社会管理创新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5.
司法实践中,一直存在判决、裁定执行难的问题,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执行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使生效判决、裁定得不到公正的执行,一定程度上也弱了判决、裁定的意义,加剧了执行难。本文试对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和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立法规定做一分析。解决司法实践中的认识分歧,探究对推动执行难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6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基础建设和房产开发大量进行,作为国土部门管理基层矿产资源的重要机构,面临诸多挑战,成为了渎职犯罪的多发部门.对于这一现状,如何应对、打击和预防?本文将试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67.
田晓康 《法制与社会》2011,(25):123-124
由于总是与特定的职权相联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犯罪案件的证据除具有一般刑事案件证据的特征外,还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收集渎职犯罪案件的证据,应当从该类案件证据所具有独特性出发,正确确定证据的收集原则,同时明确其收集要求,以更好的指导渎职犯罪案件的侦查取证工作,从而为确保案件的顺利侦结和诉讼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8.
论食品监管渎职犯罪的惩治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相伴而生的渎职犯罪也成了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一个毒瘤。食品安全监管呈现出权责模糊、主动失职以及充当犯罪分子"保护伞"等特点。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强调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背后的渎职犯罪,但仍然存在刑事责任主体认定难、案件发现难、取证难等司法障碍。因此,需要明晰监管职责,联合公众、媒体以及其他执法部门加大对食品监管渎职犯罪的查处和惩处力度。  相似文献   
69.
渎职犯罪和贪污贿赂犯罪一样,是伴随国家公权力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严重的腐败犯罪,常常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恶劣社会影响"的认定对认定渎职犯罪,从严打击渎职犯罪都有着十分巨大的意义。在本文中,拟从最新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出发,分析认定渎职犯罪"恶劣社会影响"的意义,讨论认定"恶劣社会影响"的原则、标准和实施主体,最后得出认定渎职犯罪"恶劣社会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70.
渎职犯罪中"重大损失"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渎职犯罪中"重大损失"的起点额因损失表现形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计算时间区间,应区分为立案"重大损失"和定罪量刑"重大损失",对于前者,应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行为造成损失时起,到侦查机关立案侦查时止;而对于后者,则应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行为造成损失时起,到案件起诉时止。"重大损失"的计算范围,应严格查明损失和渎职行为的因果关系,只有那些与渎职行为有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损失才能计算在"重大损失"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