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25篇
中国政治   47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昆明翠湖边有一家老知青食馆。据说是老知青开的,生意一直火红,最早是楼下,然后扩展到楼上,藤椅藤桌,矮桌矮凳,傣家风味,还算地道,外地每有朋友来,我都要带他们去品尝一番。不为别的,因为在昆明要吃特色菜,傣味儿最具特色。  相似文献   
62.
浓油赤酱,这是民间对上海本帮菜最根深蒂固的认识。传统有余创新不足,这是去年9月米其林错过许多上海老饭店的理由。说本帮道本帮,到底哪里才是本帮菜的源头?什么才是上海菜的真谛?本期《新民周刊》特别推出"舌尖上的上海"第二季,带你体验小到传统点心,大到创新融合上海菜、上海人的年货、年菜与口彩。  相似文献   
63.
春天的草们     
宋殿儒 《中国减灾》2013,(2X):56-56
<正>春天来的时候,我往往最喜爱看那些嚯嚯泛青的草们,草们早已成为我情有独钟的老朋友、好兄弟。小时候,我的生命体魄,除了靠吃一点儿妈妈的奶汁外,最多的就是吃它们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正是国家自然灾害频发的年代,我一生出来就面对了那么多的草儿。妈妈说,我一岁时就能吃麦田里的"面条菜",其实那是地地道道的草。面条菜是生长在庄稼地里的一种生命力极强的草,它耐寒也耐旱,一般情况下,每年春荒二三月的时间里,他们都能生长得葳蕤茂盛。那时候家家靠生产队里每年分得的一星点儿粗粮度日,往往要靠这些田里的野草们来加食。到三岁的时候,我能吃的草儿就多了,"白蒿"、"水杨菜"、"榆钱菜"、"荠荠菜"、"兔  相似文献   
64.
走进崖城     
鲍锋 《今日海南》2013,(4):24-24
崖城镇是海南省最大的冬季瓜菜生产基地之一,也是琼南片区最大的瓜菜集散地。1月下旬走进崖城,阳光明媚,温暖如春,正值冬季瓜菜产销旺季。在瓜果菜收购点,我们看到堆放如山的豆角,还有丝瓜和茄子。各个蔬菜集中装货点都在紧张有序地流水作业。一位湖南长沙的收购商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65.
伊名 《政府法制》2010,(20):54-54
"四菜一汤"相传为名太祖朱元璋首倡。公元1368年,朱元璋当上皇帝后遇天灾,各地粮食歉收,百姓生活十分困苦,可一些达官贵人仍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一天,适逢皇后的生日庆典,朱元璋趁众位大臣前来贺寿之际,有意摆出粗茶淡饭宴客,以此提醒文武百官当节俭度日。当十多桌席位的人坐齐以后,太祖便令宫女上菜。  相似文献   
66.
读湖     
艾琳 《共产党人》2008,(17):110-111
蓝天白云下,是一片碧绿喜人的瓜的世界,瓜的海洋,一个个硕大可爱的大西瓜在绿秧中探出大半个身子,泛着诱人的光亮。一位身穿艳丽民族服装的回族姑娘抱起十几斤重的大西瓜,脸上笑得像一朵牡丹花一样。这不是在舞台上,而是在宁夏中卫香山乡的万亩硒砂瓜园里出现的一个动人心弦场景。  相似文献   
67.
68.
关明 《今日民族》2003,(8):21-21
如今好多人都极力将滇味菜推上中国第九大菜系的宝座,可是又不重视民族菜的研究。我认为滇味菜系  相似文献   
69.
在美丽富饶的鲁北平原上,坐落着一座古老安谧的城市——寿光。她北傍渤海湾,西依黄河口,南靠青州府,东临潍坊城,是齐文化的发源地。因其地处平原,自古便农耕发达,尤以贾思勰著《齐民要术》而出名。近年来,更是随着蔬菜大棚的兴起,因盛产优质蔬菜而享誉国内外,被誉为"中国菜都"……  相似文献   
70.
云溪子  耳东东 《小康》2007,(12):86-87
道理是从生活中产生的,生活琐事里常寓有大道理。余与爱人结婚时,正值"史无前例"时期,双双为中学教员。那时,既要老老实实接受改造,又要把那些啥都干就是不读书的小将拢起来上课,一天到晚无半刻闲。于是,当时在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