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55篇
中国政治   36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2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本文主要分析了王夫之的若干教育思想。他肯定教育对人的培养和改造作用,主张人性“日生日成”,注重儿童的早期教育;围绕教学过程的中心问题,阐明了教学中必须“知行并进”;揭示教学活动的本质,提出了“学思相资”、“因材施教”的具体教学方法。从而提出了这些教育思想对于现代化教育的启示,使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22.
《党建》2014,(10):42-42
正天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增强思想政治素质,提升领导水平和治理能力,砥砺"三严三实"作风的重要途径,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一场接力,也是一场考试。"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赶考,考的是党员干部的真本事,考的是领导水平和治理能力。天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过程中,按照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学用相长的原则,坚持以优良的学风抓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抓学习、着眼于贯彻落实抓学习,着力在三个方面"下功夫、抓结合、促转化"。  相似文献   
23.
如今的社会瞬息万变,知识不断更新,新问题不断出现,新情况层出不穷,群众的要求不断提高,如果我们还是故步自封,因循守旧,思想僵化,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无法做好本职工作,终会被历史和社会淘汰唾弃。干部只有不断学  相似文献   
24.
关于我国目前公民道德存在着严重危机的观点几成共识,其主要根据是公民道德知行不一或知行矛盾现象普遍存在。然而,这种观点却是对我国公民道德现状认知的片面化、表象化和简单化,因而都是非历史性的认知。事实上,生活中人为制造的道德两极现象是道德知行矛盾出现高度紧张性关系的主要原因。因为道德自身的理想性和模糊性等决定了道德知行矛盾始终存在,所以二者的张力具有客观必然性,也即,知与行的统一是相对的。因而,公民道德的发展总是呈现出由不知到知、由知到行之偶然、由行之偶然到行之必然的梯度演进过程。而公民道德知行适度张力蕴涵着道德进步发展的动力,理性的道德批判能够起到缓压公民道德知行的紧张性张力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5.
刁孝堂 《新重庆》2007,(2):45-47
决策督查是督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决策督查工作,我们认为其着力点就是立足于知,专注于行,重在知行统一。如何才能做好这几点,我们在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一、立足于知,积极参与党政决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26.
本文通过时毛泽东早期所受教育与后来毛泽东思想体系的研究,得出毛泽东的中西文化观的核心就是立足于中国传统的认识论对马克思认识论的同化与改造.  相似文献   
27.
高等院校是创新知识、传播知识、造就人才的"大熔炉",是一切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的"发电机";是"授人以渔"更新知识、增智明理的"充电器"。它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社会主义的治学方向、党的教育方针、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必须坚持育人为本,以德育人,以理昭人,以形感人,以知导人,以学传人,方能培养"四有"新人,铸就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28.
孙中山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出于革命需要探讨"知行"问题的哲学家。他突破传统观点,大胆创新,扩大了传统的"知"、"行"概念,丰富了它的内容,继承并发展了"行先知后"的唯物主义观点,提出了"知难行易"。孙中山的知行观虽有局限,但对哲学仍然做出杰出的贡献,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9.
大学生德育中知行分离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克杰 《理论月刊》2006,1(11):182-185
高校德育的任务之一是向大学生传授道德理论,使他们能够正确地道德认知,了解社会对个人行为的道德要求,明白行为的道德区分及其价值意义,从而能够指导他们的道德行为,做到知行统一。探讨和研究高校学生德育中出现的知行分离现象及其成因,对于寻找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实现大学生德育的知行统一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0.
知行统一自古以来就是教育学家所倡导的教与学的原则,也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知行统一却存在缺失,特别是"行"的缺失,本文通过对"行"缺失的现象进行分析提出了对策建议,从学校、社会、政策以及学生自己四个方面来应对"行"缺失现象,从而以达到我们知行统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