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3篇
  免费   85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40篇
世界政治   16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4489篇
中国共产党   157篇
中国政治   595篇
政治理论   113篇
综合类   86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227篇
  2014年   487篇
  2013年   516篇
  2012年   556篇
  2011年   616篇
  2010年   578篇
  2009年   550篇
  2008年   425篇
  2007年   324篇
  2006年   276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过劳死”现象频发亟需法律规制,但目前我国关于该问题存在立法空白,大部分“过劳死”案件既无法走工伤保险程序,也难以提起民事侵权诉讼.本文在简要阐述立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工伤说”和“侵权说”的合理之处及存在问题,并通过二者的比较得出民事侵权诉讼更有利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结论.在本文最后,笔者针对目前适用民事侵权诉讼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2.
在视频分享网站版权侵权案件中,"注意义务"一直是过错认定的重要标准。然而由于我国立法尚不完善,法院对于"注意义务"的认定存在很大的分歧。本文认为,我国应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对"注意义务"进行合理界定,从立法上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定,以便在保护版权人利益的同时促进视频分享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3.
19世纪末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起源诞生于美国,在漫长的发展中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法律体系。但在有些企业和其股东确凭借企业的法人人格独立原则和企业股东责任的有限性不断的侵犯公司债券人的合法利益,经过2013年最新的《公司法》的修改,加大了保障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但是目前由于我国对于该制度的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只是对该条款做了原则性规定,并未做细致的标准,这使得法官在具体案件中运用人格否认制度难度增加。法律规范不够完整,实践运用较少,难以实现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应有的功效等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主要先从人格否认的概念出发,分析我国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当前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最后针对现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4.
我国当前在商标司法实践中普遍将法定赔偿作为侵权判赔的主导性方法,这一现状与商标侵权案件的特点以及由此导致的权利人举证不能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为了能够使商标权法定赔偿获得更加规范的适用,我国商标法应当进一步明晰商标权法定赔偿的适用条件,同时还应就侵权情节轻重的判断、涉案商标价值的高低以及侵权过错程度对法定赔偿的影响等问题尽快形成统一认识。  相似文献   
155.
界定高空抛物行为,解读司法实践的二元化判决背后的法理,评析《侵权责任法》第87条的规定,限制该条文的适用范围,分析高空抛物行为责任性质,并认为一定范围内可能的行为人应当分担受害人的损害,而不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最后,在肯定现行的法律规定的同时,提出健全保险制度、完善国家责任和督促物业公司和业主建立物业补偿金制度。  相似文献   
156.
尹潇 《法制与社会》2013,(34):287-288
民事责任能力,又称为侵权责任能力,在学理上是民事主体承担民事责任的起点,但因外观相同故常将其与民事行为能力等同事而一体使用.然而二者差异颇多,是有厘清差异之必要.  相似文献   
157.
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和"特权"起源反应了国家控制经济利益的野心。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更多外国品牌进军中国市场,如何在加强本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防范、化解侵权风险,是目前商标合理使用制度的意义所在。现行《商标法实施条例》和2007年9月出台的《商标法修改草稿》(征求意见稿)对叙述性合理使用作了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企业名称、域名权、商标权与商标权发生冲突时也得以合理使用作为侵权抗辩提出。  相似文献   
158.
《学理论》2016,(7)
"反向混淆"并非是商标侵权领域的传统概念。我国的商标法虽然并未规定反向混淆,但是司法实践中也陆续出现了多起反向混淆案件。此次的金阿欢诉江苏电视台"非诚勿扰"商标侵权案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反向混淆的构成、认定标准等与传统商标侵权存在着差异。本文拟从"非诚勿扰"商标侵权案出发,对反向混淆的认定及案件的判决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9.
1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