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76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50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紧急状态"写入宪法,顺应了历史潮流,为国家正确应对社会危机事件,快速、强有力地采取措施,提供了宪法依据.从价值层面上看,"紧急状态"入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在紧急状态时期维护社会稳定,促使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宝;从理论层面上看,"紧急状态"入宪是我国抗击非典后的经验总结,也是适应了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从实践层面上看,"紧急状态"入宪还只是应对公共危机的第一步,真正贯彻宪法中的紧急状态条款,还要完善相关法律,构建相应的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42.
意外事件有时候会发生在一切社会中,特别是政治危机、技术和自然灾害危机等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如何应对紧急状态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我国目前对紧急状态下的行政补偿还存在机制不健全,法律规定不完善等问题。应尽快制定《紧急状态法》,以保护公民权益,紧急状态下的行政补偿机制也应制度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43.
运用紧急权应对紧急状态已经成为一个日益棘手的问题。西方的法治与紧急状态是矛盾的。我国的法治及其民主建设应该从西方法治与紧急状态之间的矛盾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44.
德国的魏玛时代造就了施米特的紧急状态理论.在规范论思想的主导下,其最初理论与古典传统智识呈现出历史性的勾连与承继;随后在决断论的影响下,其理论开始了反自由主义的转向与飙进;在魏玛共和后期,施米特整合了法规范与法决断思想,最终伴随着魏玛共和的寿终正寝,其紧急状态理论也达到了定型和成熟.通过对其理论的生成与演进的脉络分析,对于当下我国的紧急状态立法无疑有着较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5.
于安 《法学》2004,(8):3-5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确立了我国的紧急状态制度 ,明确了紧急状态的决定机关、宣布机关及其权限 ,为紧急状态法的制定提供了宪法依据。目前我国紧急状态法的立法已经从理论上的探讨发展到起草、制定阶段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紧急状态法》是中国宪政与法治建设中的一件大事 ,应当引起有关各界的高度重视。为此 ,本刊特组国内从事该项立法研究的数位专家就此话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6.
本文回顾前苏联状态立法的历史发展过程,分析了俄罗斯联邦紧急状态的立法动因,总结了2001年《俄罗斯联邦紧急状态法》出台以后俄罗斯现有的紧急状态立法的法律体系和特点.供我国目前紧急状态立法参考.  相似文献   
47.
外媒     
《方圆》2020,(7):6-6
日本进入紧急状态法国《观点》2020年3月27日4月7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东京都、大阪府、神奈川县、埼玉县、千叶县、兵库县、福冈县等7个都府县从7日起至5月6日进入紧急状态。这些地区的知事当日举行记者会,要求当地居民避免外出,电影院、补习班、百货商场、健身房等生活非必需场所均暂停营业。  相似文献   
48.
世界疫考     
《瞭望》2020,(13):8-9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点暴发蔓延,多国进入紧急状态。各国政要纷纷紧急动员,投身疫情大考。图为德国总理默克尔、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美国总统特朗普、意大利总理孔特、曰本首相S倍晋三、法国总统马克龙、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从左至右)在应对疫考。  相似文献   
49.
法治社会具有日常状态与紧急状态两幅面孔。当社会进入紧急状态,公民的行为策略会改变,遵守法律将变得困难。这是由人类的思维机制与认知倾向决定的。人类拥有快速但不准确的“系统一”与缓慢但可靠的“系统二”两套决策机制,在面对紧急状态时大量的情绪刺激会让“系统一”控制决策支配权,而信息过载也会限制“系统二”的监督与预警作用。因此,紧急状态下的个体决策者总是运用“系统一”进行行为选择。“系统一”采用启发式判断,有限时间内的决策往往存在各种认知偏差,导致人的行为与守法的要求背道而驰。正视这些违法行为背后的心理过程,通过事前建立完善应急措施与事中规范宣传报道,按照认知规律办事能够较好地减少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50.
《法治与社会》2004,(4):4-5
宪法乃国家之磐石,九鼎之重器,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它的贯彻执行对于一个国家维护统一,保持政权稳固,保障人民的权利与自由,发展民主政治,完善法治以及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要作用。修改宪法,是一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中国现行宪法已经历了三次修改,而此次修宪,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修宪建议的形成过程也比以前更加广泛,充分地发扬了民主,修改更加慎重,修改内容亮点多多。完善土地征用制度,保护私有财产权,强调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以“紧急状态”取代“戒严”……这次修宪突出了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也体现了宪法学强调的人权保护的原则。2004年4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过投票表决,以2863票赞成,10票反对,17票弃权,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