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39篇
中国共产党   119篇
中国政治   205篇
政治理论   66篇
综合类   8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汉语大字典》是现今世界上规模最大、释义最全、最具权威的一部汉语字典。《汉语大字典》在义项设置上,源流并重是其主要特点之一,即力求做到每个字的每个义项的引用书证是最早的;义项的全面性,是其另一重要特点。由于当时编纂条件的限制等原因,《汉语大字典》在这两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一方面《汉语大字典》涉及面极广——从古代到现代,所引书证和所概括的义项不能完全准确、全面;另一方面前贤时彦虽做过相关领域的研究,但是对于《汉语大字典》还远远不够。《老子》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而且作为一部重要的古代文献,对工具书的编纂和完善也有很大帮助。从对《老子》的研究来纠正《汉语大字典》的书证迟后和义项不足的问题,希对该字典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2.
老子指归》是西汉隐士严君平对《老子》思想的理论阐发,是西汉道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它的哲学思想包括世界观、人生观、辩证法等思想内容。其中,世界观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宇宙的衍生过程进行"道→一→二→三→万物"的详细描述;其丰富深刻的人生观是其哲学思想中最有个性特色的部分;其和谐、阴柔的辩证法体现了道家哲学思想的普遍特性。它纯洁、深化了《老子》的思想内涵,它也具有主观性、因袭性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3.
何仲 《北京观察》2005,(10):42-45
道教以学道、修道、行道为主,始源于黄帝,发扬于老子,成教于张道陵天师.战国及秦汉诸儒,皆崇黄帝老子之学,称为道家.  相似文献   
104.
论老子的道     
道是道家思想的主题。老子的《道德经》就是关于道本身的专门论述。老子所说的道并非是具体个别的此道或者彼道,而是道自身。老子标明了道与存在的关系、道与思想的关系、道与语言的关系。正是在这三重关系中,道将自身作为自身揭示出来。《道德经》在论说道的同时,也批判了道的对立面:无道和非道。无道和非道是对于道的否定。遵道而行就是要否定无道而肯定道。  相似文献   
105.
柏拉图和老子在人才培养和管理上的联系是:主张从幼童抓起,重视人类的自然美德;认为最优秀的统治独立于法律,为无为则无不治;高扬理念的价值,摒弃自身的存在;要求以人为本,实行制度领导。主张造就精英,公民各尽其职;肯定拥有财富,但国家不能推崇财富;重视社会公德,倡导优化国民形象。由于中西文化背景不同,两人在上述思想上又有极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6.
王蒙的帮助     
亦杰 《公民导刊》2013,(7):55-55
<正>王蒙在《老子的帮助》一书中,用他的人生体验、历史体验、社会体验、政治体验、文化体验等对老子的《道德经》加以解读,加深了我对老子思想的理解。老子的《道德经》我曾读过,但体悟不深,有些地方似懂非懂。读了王蒙的解读,觉得很有帮助,所以我说是"王蒙的帮助"。他用亲见、亲闻、亲历对老子的学说提供一个当代中国人的人证、事证,帮助我们理解《道德经》中的哲学思辩、宗教情怀、逆向思维、无为命题、处世奇术、做人奇法等等。比如老子说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王蒙解释道:"一切的有都来自无,一切的有都会变成无。一切的无都可能产生有,一切的  相似文献   
107.
本文运用语言学以老解老的方法对老子所言“德”、“仁”、“礼”之精义及其《老子·三十八章》进行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8.
老子和谐思想对我国当前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认为,可以通过"法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通过统治者的"无为"实现官民关系的和谐,通过"损有余而补不足",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人与人关系的和谐,通过"知和"、"知常"、"知容"等身心修养,实现人们身心关系的和谐,从而构建起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9.
老子和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奠基人。他们向往古朴社会 ,致力于对现存社会秩序的批判 ,倡导向原始共产社会的回归。道家学派提出了“小国寡民”的社会模式 ,“无为而无不为”的治理方略 ,以及用“逍遥”、“齐物”的哲理对人作精神抚慰 ,提升人的生命意识等 ,在中国政治思想史、行政管理史 ,从而也在古代治安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110.
我们面临的新世纪 ,将是一个知识创新、文化创新、科技创新的时代。我们应当积极倡导和培养民族的创新意识 ,弘扬创新精神 ,增强创新能力 ,以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迅速发展。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老子的思想被西方人誉为“东方智慧”的结晶。老子思想中关于创新方面的许多见解 ,直到现在仍然闪耀着光辉 ,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老子的创新思想的着眼点是“为了于未有”(《道德经》第 6 4章 ,以下凡引此书只注章数 ) ,这是他创新思想中的名言。这里所谓的“为”指的是有作为 ,干事业。他认为干事业就应有所建树 ,应有所贡献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