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5篇
  免费   33篇
各国政治   3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61篇
外交国际关系   52篇
法律   148篇
中国共产党   150篇
中国政治   228篇
政治理论   93篇
综合类   1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51.
傅守祥 《求实》2004,(2):75-78
大众文化的崛起与文化产业的兴盛带来了许多理论话题与现实问题.本文对阿多诺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作了深入的分析,阐明了英国"伯明翰学派"与后现代主义诸家在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研究方面所具有的反拔意义和理论突破性,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将西方文化理论"再语境化"的主张,认为适时而积极的文化批评是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152.
在国内的于丹、李零等讲解儒学之际,我们不能忽视当代海外和港澳台地区的五大儒学学派。其中主要有对话之儒杜维明、诠释之儒成中英、继承之儒蔡仁厚、沟通之儒刘述先、教化之儒汤恩佳。  相似文献   
153.
本文首先以"英国学派"这一概念被提出到广泛接受为主线,围绕学派的自我构建过程,指出英国学派自我认同的构建主要始于新一代学者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的学术活动,其中经历了一个由争议到共识的历史阶段;接着分析了新一代英国学派学者发展英国学派的努力,重点放在学派自我身份认同构建过程中内/外的界定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于学派的历史以及未来发展的分歧;最后简要分析了当前英国学派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并以此作为建设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4.
中国古代慎刑思想研究--兼与20世纪西方慎刑思想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卓慧 《法律科学》2006,24(2):144-163
中国古代法中慎刑思想是其主流思想。它发端于西周的“明德慎罚”思想,汉代又在儒学与阴阳学等影响下进而承继和发展为“德主刑辅”的立法观。延至盛唐进而发展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此后,宋、明、清均承继之,并在慎刑措施上各有建树。中国古代法的慎刑观受经济地理、宗法血缘以及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宗教文化等因素的影响,长期存在并持续三千多年之久。中外慎刑思想比较,共性在于刑法中仁爱观、教育观有其通性的一面。故而我国当今刑法改革中可吸收西方举措中人道主义的一定措施。在中国,这种吸收具有传统文化的思想积淀。  相似文献   
155.
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以经济实践的发展为基础,而经济的发展又需要稳定持续的秩序为保障.新制度经济学派的经济学家从制度的本身去理解制度,犹如手持长矛的堂吉可德乱冲乱撞,而可怕的是中国经济学界的桑丘式人物更多.因此有必要遵循马克思的思路进行再研究,还制度的根源基础于物质的生产生活关系,还制度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服务的主导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6.
长期以来对于区位选择的研究形成了新古典理论学派、行为学派、结构学派和新经济地理学派等主要流派,本文简要回顾各学派的形成与发展,介绍其主要观点,以对区位选择理论进行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7.
审美乌托邦:作为一种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强 《理论学刊》2005,4(1):122-124
法兰克福学派美学的“审美乌托邦”思想 ,并不如常人所想象的那样只是一种空想消极的审美救世主张。对于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来说 ,审美是他们经历了社会批判领域的厮杀奋斗后的自觉的理论转向。审美乌托邦思想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审美的“乌托邦” ,事实上 ,这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艺术思维 ,是富有诗意的、乐观向上的人生审美态度。  相似文献   
158.
<正> 约翰·奥斯丁(John Austin,1790—1859)是英国著名的法理学家、分析法学派的奠基人。由于他师承边沁,深受影响,所以,又称分析法学为功利主义法学。分析法学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在英国兴起的。在当时的英国,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业已稳定,但由于1825年工商业危机和农业歉收,城乡的阶级斗争逐渐尖锐化,从而爆发了工人罢工、农民反抗领主的斗争和城市贫民暴动。正当这种反抗行动被统治阶级镇压下去的时候,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奥斯丁,不同意用传统的自然法概念来讲法律,并以功利主义原则  相似文献   
159.
<正> 二、近代学派近代学派也称新派或实证学派,其产生、发展及其演变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或时代特征的。十九世纪后半叶,在欧洲大陆,尤其是在德国,由于近代大工业城市发达,阶级斗争激化,贫穷、失业日趋严重,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等的社会不稳定现象,导致犯罪现象激增的后果。旧派的刑法理论,面对这种局势,显示出无能为力的状态。这对资产阶级、帝国主义不利。应此政治需要,而出现了新的刑法理论的近代学派。又由于科学文化的日愈发  相似文献   
160.
本文分析了中西医汇通学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发展阶段、某些代表医家、历史作用及局限性,认为中西医汇通学派,为保护、发展祖国医学有一定贡献;为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长期共存的中西医关系格局奠定了历史基础;对未来医学的发展也有促进、影响作用,在我国医学发展史上有较重要的地位。但由于限于当时历史条件,他们没有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医和西医作出理性分析,“汇通”方法简单,有急于求成心理,没有取得突破性成就,对此不能离开历史去苛求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