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9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41篇
各国政治   80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16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0篇
法律   1329篇
中国共产党   1142篇
中国政治   1490篇
政治理论   774篇
综合类   1134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462篇
  2013年   437篇
  2012年   438篇
  2011年   469篇
  2010年   486篇
  2009年   501篇
  2008年   464篇
  2007年   362篇
  2006年   342篇
  2005年   290篇
  2004年   243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马琳 《政法论丛》2012,(1):124-129
德日犯罪论第一次进入我国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引起任何反响。再次面对德日犯罪论,刑法学界已经由赞叹走向对该理论的反思。这一反思主要从两个向度上展开:理论自身和方法论。德日犯罪论所具有的外在不稳定性,表明该理论还在发展,其内在的缺陷,显示出该理论仍需完善。而仅仅运用哲学方法对它进行研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德日犯罪论的中国命运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992.
不同的真理理论导致不同的法律方法论。符合论实在主义的哲学会导致哲学的和自然主义的法律发现,而融贯论则是规范分析和法律解释的基础。不少哲学家认为没有脱离融贯论的符合论(如普特南)。但同时,从真理的客观性维度讲,融贯论只能保障认知的客观性,而不能获得形而上的客观性。融贯论的结果必然是相对主义。因此,法律哲学的认识论选择必然是折中的,这个折中的认识论可以由普特南的内在实在主义来承担,而内在实在主义将最终引向包容的法律实证主义。  相似文献   
993.
汤黎虹 《行政与法》2012,(6):99-104
任何法部门都要有理论基础。经济法理论基础应当以讲求法意理论、突出经济法特征和承认其他部门法理论基础为立论之本,并从经济法价值层面推衍出来。以往学界关于经济法理论基础的研究还没能够符合这些条件,故诸说成立的根据不充分;而民商法、行政法、社会法等理论基础对于从经济法价值层面推衍的"整体经济效益"的价值取向及覆盖的法内容,又无力支撑。于是,寻找经济法自身的根本理论支撑就十分关键了。笔者研究发现,经济法为了实现"整体经济效益"的价值取向,必须不断解决个体性经营无序带来的"整体"损害问题,于是,经济法配置的整体性经济权应当是限定个体性经营权的职权。笔者将这一理论称为"限权论"并定位为经济法理论基础。这一理论也是在与民商法的"保权论"、行政法的"控权论"、社会法的"扶权论"等理论基础的界分和协调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994.
辛亥革命是中国宪政史上的转捩点,它瓦解了传统的帝国,却没能顺利完成新的民族国家建构;它组建了共和政体,却没有带来共和与民主。与其说是传统文化阻碍了宪政的生长,不如说是迷信西方模式所造成的苦果。革命派和立宪派的争论,背后实际上隐喻着制度论与文化论的分野;在是否应当学习西方的问题上,它们既相通又冲突。只有将制度论的理性建构与文化论的经验累积有机统一起来,才能达致宪政的坦途。  相似文献   
995.
傅海燕 《理论学刊》2012,(11):81-83
迈蒙尼德在《迷途指津》等书中提出了理性和信仰结合的幸福论。迈蒙尼德的幸福论有两个思想来源:一是受《圣经》的影响,二是受古希腊理性思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6.
牛遂博  牛丽宇 《求实》2012,(Z1):201-202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应该自觉推进人学范式转换。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实践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人在阶级社会中的普遍存在方式,它专属于人,从人的需要出发,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对人进行有意识的意识形态影响,从而促进人的政治社会化,并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无疑,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997.
吴爱邦  彭新东 《求实》2012,(Z1):207-209
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势不可挡,已影响到各个民族、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一个国家的思想文化。在思想碰撞最为激烈、意识形态最易激荡的高校不得不正视全球化的隐形影响,为了抵御全球化变质为西化、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大力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  相似文献   
998.
法治与现代性紧密联系,它的产生和发展基于法律具有客观性、自主性、确定性等理念。但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产生的后现代法学以其反传统、非基础的理论和方法冲击着现代法学的基础。后现代法学用怀疑、批判、否定的眼光看待现代法治,并对其理论和实践等问题进行再审视、再反思。后现代法学多元的法学思维方式为我们看待问题提供了新范式,它有助于唤起民众参与法律活动的积极性。不过,后现代法学不会取代现代法学的主导地位,它对于我们的价值更多的是以未来的眼光审视现代法治,以此促进现代法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9.
社会燃烧理论适合作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理论基础。根据社会燃烧现象发生的三要素,类比地形成三要素评估方法。通过这个方法与社会风险研究三类范式的匹配,能更好地理解风险的形成、发展与变迁,说明公众参与是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00.
张继华  秦玮远 《求索》2012,(3):96-97,166
"逻辑图像论"是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所著的给人以天书之感的《逻辑哲学论》的中心论题。自其提出以后,学界对此多有诠释加注者,但未必尽合维氏之意。维氏就曾认为他的思想甚至被那些自称为他的信奉者的人所误解。于是,文章从其提出的背景、其主旨何以可能以及其必然导致的结果等方面对此作了再度审视以期不断地接近维氏之意(要完完全全复制维氏之意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