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1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30篇
各国政治   59篇
工人农民   13篇
世界政治   14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0篇
法律   1083篇
中国共产党   903篇
中国政治   1116篇
政治理论   527篇
综合类   85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377篇
  2013年   349篇
  2012年   320篇
  2011年   369篇
  2010年   379篇
  2009年   383篇
  2008年   373篇
  2007年   263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北方法学》2018,(1):110-124
传统行政法理论(如依法行政原则、合法性标准)为行政法治化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奠基性作用。但是,传统行政法理论以规制行政和行政救济为主导之定位限制了行政权最大功效的充分发挥并使之呈现僵化之势。行政革新理论针对此提出因应之策,主要包括公私协力理论、行政过程论及行政法律关系论等。在传统理论动力不足和新兴理论能动关照背景之下,"最佳行政"理论呼之欲出。最佳行政理论是指在行政法上,行政活动能够达到最为恰当、最符合行政目的之状态。最佳行政既是一项指导原则(与依法行政相对应),又是一项具体标准(与合法性相对应)。最佳行政理论是为行政权设置缰绳,既防止其脱法,又给予其发挥自主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实践性、条件性、创新性、系统性、优越性、开放性的基本特征。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对于深入学习和领会胡锦涛"七一"重要讲话的精神,对于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对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3.
康树元  颜小燕 《前沿》2012,(4):24-25
中国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催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各个方面都完整准确地体现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在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温《共产党宣言》等马列主义经典论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4.
张立伟 《理论视野》2012,(10):42-44
控烟方面的权利论争是关涉控烟立法正当性的根本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控烟立法涉及到的权利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05.
李勇 《人民检察》2012,(7):66-67
刑法学是一门研究恶的学问,时刻带着一副严峻、冷酷、不容亲近的面孔,神秘、精致、深不可测的内涵,难道就总是与轻松悠闲无缘,与温情幽默对立?跨入深奥的刑法学大厦,是否也有悠闲之门可借经过?我国台湾刑法学者林东茂先生在其著作——《刑法综览》的序言中指出,此书就是"让读者悠闲地通往更精奥博大的刑法之林",并希望"读者不必用沉重的心情看这书,读书地点亦可不拘,咖啡厅、草地上、卧榻之旁,行旅之中,皆无不可"。①就此,林先生似乎为莘莘学子指明了探寻刑法奥妙的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106.
论感觉公正     
蔡慧永 《中国审判》2012,(10):92-93
理论上通常将司法公正分为"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类。但对老百姓而言,他们只关心办案过程公正不公正、结果公正不公正、说话公正不公正。凯尔森的相对正义论就认为,正义不过是个人或个别集团的感情的任意表露,宣称某某行为是公正的,只不过表明我赞成这个,我也希望你这样做。简言之,民众在看待正义问题时是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笔者建议在司法公正的研究中引入"感觉公正"这一理念。所谓感觉公正,即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以实体、程序和  相似文献   
107.
超法规犯罪阻却事由理论的引入,对我国法治的建设具有积极意义。罪刑法定原则的精神是避免突破刑法的规定处罚行为人,其核心思想是保障人权,这与超法规犯罪阻却事由理论不谋而合。在我国现有的犯罪体系下,超法规犯罪阻却事由能够自洽,并不存在体系障碍。超法规犯罪阻却事由理论将从违法与有责两个阶层阻却犯罪的成立。  相似文献   
108.
李向飞 《学理论》2012,(35):33-34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在代表性著作《论自由》的第三章对个性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密尔认为个性发展或发展个性本身就是一个伦理原则,他认为个性就是一个人可以自由地按照自己所喜欢的去做,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去追求、去探索,可以制定自己的计划,而且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个性的自由发展能促进一个人的智力、判断力等各种能力的发展;个性的自由发展能够促进社会道德的自由发展,促进了道德水平的提高,个性是个人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研究密尔关于个性自由发展的思想,对我们的生活和教育有诸多启迪。  相似文献   
109.
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次革命论"是陈独秀关于中国革命发展阶段的理论,这一理论在形成初期曾产生过积极作用。但是,陈独秀没有辩证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时犯了机械唯物论的错误,这是"二次革命论"产生的真正根源。陈独秀主张利用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为社会主义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他认为中国不能超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则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10.
元代之前,有关宫调的理论,均不出于"音乐"论的范畴,但自元曲产生之后,曲论者纷纷讨论宫调的"声情风格",由此而形成了"宫调声情说"。产生这种转向的主要原因在于:金元时代战乱频繁,尤其是少数民族的南侵,使得宋代的礼乐制度及职官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但却造就了各民族多元艺术的融合,并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元曲文艺风格。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各民族音乐的乐律具有较大差异,无法形成统一的标准,加之当时乐律不讲、音声失传,礼乐大乱,雅音杂俗,俗乐窜雅的历史文化背景,这最终导致曲论者放弃对音律的讨论,转而探寻宫调声情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