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17篇
世界政治   53篇
外交国际关系   48篇
法律   91篇
中国共产党   251篇
中国政治   276篇
政治理论   155篇
综合类   20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现代政治背景下,利益的分化与冲突更多的是以一种不断强化的群体形式加以体现的.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发展的急速转型期,不可避免地也存在着利益的分化、博弈与失衡现象.由于社会缺乏稳定、公平、有效的制度约束与制衡,利益分化必然是不规范的、利益博弈必然是不对称的、资源占有必然是不均衡的.这样一种利益分化的失衡对转型期公共权力的社会治理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迫使公共权力必须反思发展路径、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提升自身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上海社会阶层变化对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包括如何整合不同群体利益,如何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等。本文归纳了八大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试析二十世纪初的中国买办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中国买办社会发展至鼎盛,因而培育出不同的阶层。一方面少数大买办名利双收,另一方面大量的小买办惨淡经营。同时,大买办凭借财势在身边扶植了庞大的买办家族和买办帮派,使整个买办社会形成一张巨大的网络。它以亲缘和乡缘为连接,具有天然的排外性。买办社会的阶层构架呈金字塔型,且具有稳固的成员结构。  相似文献   
14.
一、分化与整合:社会结构和谐运行的基本动力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社会是一个相对于自然界而独立的大系统,它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有一定数量、执行一定功能的社会要素构成,并按照既定的一套行为规范,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规定和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向,以维持社会和谐与稳定。与其它系统相比,社会结构系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没有广大农民的政治参与,中国政治民主化是不可能实现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内部发生了阶层分化,已分化成五大社会阶层.农民阶层分化对农民政治参与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在阶层分化的背景下,利益主体多元化,各阶层利益日益失衡,这极大地影响了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增加了其利益整合的难度。中国共产党必须以正义作为最高道德追求和执政理念,通过一系列措施和环节构建起公正为核心价值导向的动态均衡利益格局。  相似文献   
17.
政治稳定是转型期中国改革顺利推进的有效保障。目前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维持了动态的政治稳定,但也存在不稳定隐患,而利益分化加剧就是隐患之一。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主体利益差距较大且矛盾凸显是我国目前利益分化的现状。利益多元化削弱政治权威合法性、利益分配不均产生心理失衡、利益差距过大导致贫富差距悬殊、利益主体政治参与愿望受挫引发社会失序,形成利益分化问题对中国政治稳定的负面影响。国家必须重视此问题并采取相关措施控制利益分化加剧趋势以保证改革的稳定局面。  相似文献   
18.
殷树凤 《求索》2015,(1):13-17
目前,思想界普遍存在的国家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意识形态争论,已经影响到具体的学术研究领域,很多学者对社会改革的建议和构想,无论是突出一种排斥国家权力的纯粹的"社会自治"或"个体联合",还是强调"国家权力培育基层社会",都存在过度理想化的问题。中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巨大变迁使得现有的理论很难对当下中国的现实进行有效解释。由于新的技术、新的经济趋势的推动,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关系再度经历着复杂的变迁,必须重新在一个相对实在的中观领域进行重新观察。社区作为个人、社会和国家交叉的一个领域,恰好能满足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19.
精准扶贫是国家干预农村发展与治理的手段,与农村内部社会结构有着密切关联。村庄内部阶层分化、认知差异与社会关联弱化构成精准扶贫战略转向的结构性背景,同时也构成对精准扶贫工作实践的挑战与考验。从治理层面而言,精准扶贫的深义是在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基础上缩小不平等进而达成农村善治,但事实上,精准扶贫对农村社会分化的作用存在"缩小"与"扩大"双重面向,而且往往因对农村内部社会关系的忽视,即疏于对其内部关系的"保护",而导致村庄秩序恶化。因而,精准扶贫社会治理功能的实现需以对农村社会内部秩序的"保护"为前提,从而提升农村扶贫成效与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求实》2015,(12)
20世纪后期以来,人类进入了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出现了领域分化开始逆转的迹象。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打破了地域界限,却又在工业社会的行进中进入了领域分化的进程,形成了公共领域、私人领域和日常生活领域三个基础性的领域。我们既已拥有的社会治理就是建立在领域分化的前提下的,关于社会治理的一切安排和社会治理的一切活动,都是依据领域分化的现实做出的。全球化、后工业化则呈现出领域融合的趋势,这就要求社会治理变革必须根据这一新的趋势去开展行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这场席卷全球的改革运动之所以没有使社会治理的状况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反而把人类社会引入了风险社会,这是因为我们并没有根据领域整合的新趋势去进行改革。我们现在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认识社会发展中的这一领域融合趋势,并据此去构想社会治理变革的自觉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