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564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285篇
各国政治   681篇
工人农民   1227篇
世界政治   209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85篇
法律   8820篇
中国共产党   38337篇
中国政治   47376篇
政治理论   8766篇
综合类   13774篇
  2024年   159篇
  2023年   958篇
  2022年   911篇
  2021年   1567篇
  2020年   1417篇
  2019年   734篇
  2018年   393篇
  2017年   710篇
  2016年   1437篇
  2015年   2155篇
  2014年   8189篇
  2013年   11087篇
  2012年   13691篇
  2011年   12957篇
  2010年   11714篇
  2009年   11282篇
  2008年   11261篇
  2007年   7166篇
  2006年   6596篇
  2005年   4540篇
  2004年   2949篇
  2003年   2742篇
  2002年   3185篇
  2001年   2591篇
  2000年   2012篇
  1999年   297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6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它的提出和贯彻,表明了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理论上的自觉和成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62.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品格,它指导我国的革命和建设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同时,中国的共产党人通过在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为人类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63.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国内民族因素问题丰富和复杂.民族素质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内容,民族素质状况制约着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强弱,提高民族素质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中华民族内部的族际关系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极为重要的表现,中华民族内部族际关系的好否,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强弱的重要反映,发展族际的平等、和谐、团结、互助、协作关系,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的意义;各民族的发展繁荣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础,只有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差距,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全面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964.
私意论和公意论是在意识领域中既智意的最核心部分,也是主物的本质特征。和谐社会的发展是把中私意和中公意的辩证统一概念为模式,即要求统一的发展,又加快中公意识形态的继续发展,以便早日实现大公意的产生和发展。和谐社会发展是大公意实现的前提。  相似文献   
965.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那么,如何从党章的角度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地位和深刻内涵呢?本刊就此问题专访了我国著名党章研究专家叶笃初教授。  相似文献   
966.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职业进入专业领域,专业化成为社会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专业性则成为衡量职业成熟度的重要指标。校长职业也不例外,只有提高校长的专业化水平,才能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才能提高校长职业的社会地位,才能满足社会变革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实现校长的专业化地位,必须有外部的一系列制度来加以支持与完善。  相似文献   
96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教育优先,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校园。处于发展转型阶段的公安院校,应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自觉围绕内涵拓展,切实突出以人为本,不断提升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创建和谐高校进程中,努力实现教育观念更新、培养目标明确、师生素质健全、校内人际融洽、外部环境祥和的目标。  相似文献   
968.
家庭暴力问题已引起我国政府的重视及大量学者的关注,但是反家庭暴力的法制观念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认识.培植反家庭暴力的法制观念不但可以在源头上消除家庭暴力,使其作用渗透于立法、执法、司法及法制监督等方面,而且可以促进法律文化的发展.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公民的法律信仰、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会运用法律思维、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建立完备的反家庭暴力的法制观念培植体系则是保障其作用得以实现的前提.  相似文献   
969.
《理论导报》2007,(11):48-48
南昌十七中创建于1958年,是江西省唯一举办有内地西藏班的学校。学校校园面积约70亩,坐落于南昌市城东上海路中段,现有汉藏师生2400余人。建校四十多年来,十七中一步一个脚印,发展成为一所人文环境浓厚,自然景色优美,教育教学质量上乘的省级重点建设中学。  相似文献   
970.
蔡金枝 《理论导报》2007,(10):24-2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字方针的总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就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又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要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