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7篇
工人农民   2篇
法律   185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31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11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论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版权侵权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丛立先 《时代法学》2008,6(1):61-70
网络版权侵权现象目前发生得非常普遍,针对这一问题,我国进行了相关的专门立法活动。但是,如何从根本上理清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仍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概念和范围重新加以梳理,根据网络版权法律关系的要求,辩明了各种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基本属性,明确了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法律地位,并为实现网络版权侵权责任的明晰化,创见性地将网络服务提供者划分为网络技术服务提供者和网络作品传播者,分别阐述其应该各自承担的版权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22.
广告语如果具有独创性,可能被认定为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广告语著作权侵权行为成立是认定侵权者是否承担侵权责任的前提,可采用"实质性相似、接触、排除合理的怀疑法","思想表达二分法","抽象、过滤、比较法"等方法对其作出界定。  相似文献   
23.
网络环境下,如何在作者、传播者和使用者之间建立平衡,以适应通讯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发展,合理使用制度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缓和作用。文章提出著作权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并对其合理使用的范围做了界定。  相似文献   
24.
教案的著作权问题是教育界和法律界面,临的崭新课题。教案属于作品范畴,应当作为著作权客体,享有著作权。教案的著作权保护应从完善我国的法律法规、明确职务作品的权属、对作品外延做扩大解释等方面入手,以利于司法实践中法律纠纷的解决,使我国的著作权法更加完备。  相似文献   
25.
吴伟光 《现代法学》2011,33(3):55-72
传统的版权法制度是属于新媒体技术之前的法律制度,其特征是制造稀缺、专家法律制度以及国家主权特征明显。但是新媒体的特征是媒体充裕、消费者多重角色以及作品传播的无国界化。这使得传统的版权法制度与新媒体之间产生了明显的裂痕,这种裂痕的存在导致版权权利人、新媒体与消费者之间产生了严重的紧张与冲突。目前有三种尝试来试图弥补这一裂痕:一是改造新媒体,通过技术手段使新媒体的这三个特征得到消减或者控制;二是修改版权法,使新的版权法适应新媒体环境;三是通过建立新的商业模式,尤其是广泛使用法定许可制度来消弱三者之间的冲突。但是,这三种尝试至今都不是非常成功,因此,如何应对版权法制度与新媒体之间的裂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观察。  相似文献   
26.
目前,我国关于经济犯罪的实质性规定体现在刑法典中,附属刑法形同虚设,刑事规范与民事、经济、行政等前置性规范处于分离状态。刑事规范与前置性规范的脱节,不但使刑法因频繁变动而损害了稳定性,而且易于违背其二次规范属性而冲在打击经济违规的第一线。因此,应采用刑民一体化的附属刑法模式,将经济犯罪的内容直接规定于前置性规范中。立法要坚持刑法是保障法的指导思想,根据宪政要求恰当设置立法权限,并协调好附属刑法与刑法总则的关系。  相似文献   
27.
张娜 《知识产权》2012,(4):85-91
著作人格权作为一种非财产性权利,是作者享有的基于作品产生的人格利益.著作人格权制度是版权体系和作者权体系的分水岭所在.现行美国《版权法》第106条之2保护“某些作者的署名权及其保护作品完整权”,可是美国真的保护著作人格权吗?最初,美国延续版权体系的传统,无论是在版权法案中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不保护著作人格权制度.直到1988年,美国加入《伯尔尼公约》后,为了履行公约义务不得不在其版权法案中加入著作人格权的保护条款,但在司法实践中,美国仍遵循版权是财产权的理念,通过对作者和作品范围严格限定并未真正保护著作人格权.  相似文献   
28.
肖尤丹 《北方法学》2009,3(4):19-27
著作权制度在后现代转型中不断受到各种源自对著作权文化认识差异而导致的诘问。但是,目前的主流研究方法却一味强调著作权制度的现代性和客体性,忽视对这一新兴法律制度进行深入的历史研究,难以回应那些挑战其本体意义的质疑。而从微观的角度出发研究著作权的历史,似乎能更清楚地明晰著作权制度的本体价值。  相似文献   
29.
电视节目模板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莉 《法律科学》2006,24(4):132-137
电视节目模板已经在国际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但人们对它本身的认识及其法律保护问题仍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在各国现行的法律框架下,虽然电视节目模板的某些元素分别受到不同法律的保护,但电视节目模板作为一个整体往往不符合版权法的保护标准,也很难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  相似文献   
30.
王迁 《知识产权》2021,(2):18-32
修改后的《著作权法》将视听作品分为"电影作品、电视剧作品及其他视听作品",并分别规定了不同的著作权归属规则,但两类视听作品分类标准不明,且对其他视听作品采用约定优先的著作权归属规则,不利于此类视听作品的许可与传播。当一名合作作者无正当理由反对对合作作品的特定利用时,其他合作作者不能发放专有许可,这可能给合作创作的学术论文和专著的出版带来负面影响。修改后的著作权法将电台、电视台和报刊通讯社员工的职务作品定为特殊职务作品,可能产生其员工离职后无法获得出版其职务作品文集所须授权的问题。新增的有关职务表演的规定合理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将"演出单位"作为"表演者"的问题。对传播录音制品获酬权的规定并不是法定许可,因为《著作权法》并没有为录音制作者规定除信息网络传播权之外的传播权专有权利。修改后的《著作权法》的一大亮点是将广播组织的转播权以技术中立的方式拓展至网络环境。有关用作者的署名推定权利存在的规定,被诉侵权人应证明其使用涉案作品已获许可的规定,以及法院有权没收和销毁侵权复制品的规定,均直接来源于《中美经济贸易协定》,其中有些仅具有形式意义。修改后的《著作权法》为摄影作品享受新的保护期(作者有生之年加50年)所设定的条件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不一致,可能需要再次修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