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18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169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56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14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2 毫秒
81.
2004年6月14日,日本国会通过了有事七法案。有事七法案的通过标志着日本有事法律体系的全面建立。然而,《日本国宪法》第9条明文规定日本放弃一切战争权利并不得保持任何战争力量。由此,有事法制便与《日本国宪法》产生了矛盾性。本文在系统介绍有事法制的基础上分析了有事七法案及有事法律体系的建立对于《日本国宪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The Fox and the Hunters: How IC Technologies Change the Crime Race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e article deals with the impact of new technologies on crime. Specifically, the analysis develops two aspects: an analysis of how new technologies are reshaping criminal typologies, dynamics and trends; and an analysis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allenges that legislation, law enforcement and science have to face in order to prevent and comba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related crime. From the methodological perspective, each section opens with a specific question and develops by trying to find a suitable answer. The paper starts by analysing what impact new technologies have on society and crime. It continues by examining how criminal patterns are changing (How does ICT facilitate the commission of new and traditional crimes?) and who these criminals are (Are criminals really going cyber?). It ends by focusing on the other side, on how crime is prevented and combated (How are technologies reshaping the approach and the fight against crime at legal, law enforcement and scientific levels?). The analysis and the results achieved show that new technologies are valuable means in the hand of both criminals and institutions involved in the fight against crime. There is thus an urgent need to improve knowledge about the phenomena, and develop new paradigms and theories together with best practices.  相似文献   
8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交易越来越频繁,交易安全已然成为了民法所保护的重点。而善意取得制度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应运而生。其中对于盗抢赃物是否应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一直是理论界和司法界所争议的问题。在《物权法》出台之前,我国的物权法草案中,曾经试图将盗抢赃物在市场中流转后的归属问题加以规定,但是在正式的《物权法》颁布后却删除了这一规定,我国《物权法》回避了这一问题。但是回避不代表不存在,相反,这一问题已经普遍的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国传统理论和司法实践都认为盗抢赃物是不适用善意取得的,因为这种理论产生于一个重视静态安全保护的社会环境下,而现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而法律是以社会为基础的,显然这种理论已经不适用现在的社会环境了。而就外部的物理性质而言,盗抢赃物和普通的商品没有区别,而法律不强人所难,不能要求人们在购买商品的同时去鉴别商品,这些问题都需要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84.
多发性侵财案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多发性侵财案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反映社会治安形势的“晴雨表”,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注.从系统的角度对多发性侵财案件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可以为科学制定侦查对策、提高多发性侵财案件侦查效益、维护社会治安形势稳定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5.
涉众型经济案件中罪与非罪的定性问题是处理该类案件的重要难点之一。通过对“福鼎会案”与“万家购物网”案的考察,可知对涉众型经济案件的实体认定,需要剖析经济行为的运行模式和获利来源的实质,并分析其正当性和合法性,再据此对其予以罪与非罪的准确定性。与此同时,亦应当从三个方面规范经济行为、加强对经济行为的引导和管理,加强对经济行为的监督和防范、遏制经济犯罪苗头,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实现对涉众型经济犯罪的预防。  相似文献   
86.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因参与人数众多、传播渠道多样、传播速度快捷而迅速形成外围的力量,影响着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侦查工作。随着越来越多贪污腐败事件的曝光掀起网络舆情热潮,越来越多的官员受到查处而最终"落马"。检察机关如何有效应对与处置涉贪网络舆情,完成网络线索的证据化转变,实现从网络反腐到制度反腐的对接,成为新形势下考量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能力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87.
防治恐怖活动犯罪是当下我国重大的现实问题。冻结涉及恐怖活动组织和恐怖活动人员的资产有助于在经济上打击恐怖活动。我国已建立了完整的涉恐资产冻结制度,但是司法适用中,在涉恐资产的冻结对象认定上,我们应当将"恐怖活动"的主观要素作为区分"恐怖活动"与其他暴力活动的界限。明确"资助或者以其他方式协助"恐怖活动是"恐怖活动"的表现形式;涉恐资产冻结的主体是应当履行反洗钱义务的金融机构、特定非金融机构;在将出台的《反恐怖法》中应协调好涉恐资产冻结制度与相关法律制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8.
强迫交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异化现象,可以用道德、民法、行政法以及刑法等多种手段来控制。鉴于刑法原有规定对新近强迫交易行为规制的不力,刑法修正案(八)扩充了强迫交易的入罪范围,加重了强迫交易罪的法定刑,该罪的罪体、罪责和罪量等构成也相应发生变化。用刑法思维处理强迫交易时要理性客观、张弛有度,对恶劣行为要严惩,对一般行为要宽缓。  相似文献   
89.
马新彦 《法学研究》2009,(3):103-118
信赖原则是私法体系中独立于诚实信用原则的基本法律原则。在诸法律原则发生冲突时,现代法总是将信赖原则作为价值最大者而优先选择,并且信赖原则在合同责任、时效取得、地役权、离婚补偿、雇主责任等多方面都有适用余地,是私法体系中居于统治地位的原则。信赖原则是伴随着自由主义的兴起,作为对自由主义的一种衡平和矫正而取得重要地位的。  相似文献   
90.
随着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深入开展,监狱内关押的"涉黑"罪犯会越来越多,情况会越来越复杂。"涉黑"罪犯的纠合性、腐蚀性等特点给监狱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压力。有关方面应该从提高认识,明确责任,严格执法,创新管理,加强教育,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完善对"涉黑"罪犯的管理,化解风险,维持改造秩序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