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39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2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7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1.
李昌盛 《现代法学》2012,34(3):110-120
不断出现的冤案及其背后的违法侦查问题使整个刑事司法的公信力日趋式微。学界和司法部门最高层认识到,只有通过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剥夺违法侦查者非法取证的利益,才能促使其依法取证。此谓程序性制裁。但是,在目前的机制下,由于我国违法侦查的发现几率极低、无法定罪的成本极小和次级制裁机制的乏力,程序性制裁根本无法成为依法取证的"激励机制"。因此,如果要使程序性制裁的威慑效果发挥作用,必须建立有效的违法侦查行为发现机制,把非法证据排除真正转变为违法侦查的成本,并使法院真正具备作出无罪判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In the recent Brazilian Netflix series 3% (Aguilera 2016), international audiences were presented with an array of visual reminders about the legacy of historic human rights abuses in Brazil. With the image of the pau de arara as a point of historic and semiotic reference, this paper adopts evidence and ideas from New Capitalist History to extend the interrogation of the historical memory of torture in Brazil in particular, to the rise and predominance of coercive practices in workplace cultures in free societies in general. This interrogation demonstrates the need for paradigm shifts within Western academic disciplines. First, to re-locate historically modern slavery in political philosophy as central to conceptions of “evil,” and second to overturn the notion of discontinuity and incompatibility between slavery and capitalism. Throughout this interrogation, a short story by Machado de Assis and Lissovsky’s critique of processes of memorialisation of human rights abuses open up the possibility of revisionist thinking about technologies of power, under slavery, military rule, and democratic regimes in Brazil; an approach which suggests systematic and sustained “cultures of cruelty” past and present (Giroux).  相似文献   
13.
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的根本原则之一,而刑讯逼供在我国是一个在司法中久禁不止,且甚为普遍的现象.刑讯逼供罪具有独特的多重当事人结构,与宪政视野的罪刑法定原则相契合.罪刑法定原则的设置源于宪政意义上的限制权力、保障人权的考虑.  相似文献   
14.
刑讯逼供现状调查报告——以监狱服刑人员为调查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在押服刑人员未决羁押期间的刑讯逼供现状及其主观认知状况,开展了此次调查。调查表明,公安机关侦查案件时,存在着大量的刑讯逼供行为;公诉阶段检察人员较少使用刑讯逼供;变相刑讯逼供较直接刑讯逼供更为普遍,且在职务犯罪侦查中较容易出现;男性遭遇刑讯逼供的比例高于女性;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犯罪嫌疑人较容易遭遇刑讯逼供;侵犯财产犯罪更易遭遇刑讯逼供;在押犯中不存在"反直觉现象"。为预防刑讯逼供,建议提高物证技术水平,降低口供作用;对财产类犯罪采取更有效的预防措施;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  相似文献   
15.
长久以来 ,刑讯逼供成为制约程序公正实现乃至建设法治国家进程的一大痼疾。刑讯逼供的屡禁不止 ,很大程度上在于制度本身的缺陷。而刑事讯问过程事实上就是一个追诉者与被追诉者之间的完全与完美信息的动态博弈 ,因此 ,在对追诉者与被追诉者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合理而充分地利用行为激励机制 ,才能创造出更加有效的遏制刑讯逼供的刑事讯问规则。  相似文献   
16.
17.
从联合国《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中的酷刑定义入手,对酷刑的性质进行了深入挖掘,得出了三点结论,即酷刑是一种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酷刑是一种滥用国家权力的行为、现代酷刑是一种犯罪。作者希望通过对酷刑性质的挖掘,加深对酷刑行为的理解,促进反酷刑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刑讯逼供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讯逼供是司法领域的一大顽症 ,其存在既与司法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有关 ,更与立法上口供采信规则的不完善分不开。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明确规定沉默权的合法性 ;二是限制口供的证明能力 ;三是禁止以非法方法获取口供。  相似文献   
19.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认定职务侵占罪的关键问题,其与"职权的便利"、"公司、企业、其他单位管理事物的便利"及"工作上的便利"各不相同,对职务侵占罪中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应理解为合法职务的行为人主管、管理、经手单位财物的便利。  相似文献   
20.
强化是一把双刃剑 ,它是刑讯逼供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也是矫正刑讯逼供的有效方法之一。强化的具体运用是奖励与惩罚 ,奖励应针对质而非量 ;惩罚应加大强度并贯彻到底 ,应多用回报性惩罚 ,替代强化、自我强化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