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7篇
各国政治   23篇
工人农民   68篇
世界政治   14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篇
法律   1366篇
中国共产党   1204篇
中国政治   1774篇
政治理论   637篇
综合类   96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473篇
  2013年   434篇
  2012年   509篇
  2011年   514篇
  2010年   510篇
  2009年   492篇
  2008年   629篇
  2007年   590篇
  2006年   506篇
  2005年   359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91.
政府作为社会的主要管理者,其政策的价值取向不可避免地会对社会的价值取向产生影响,当前社会不和谐现象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政策的价值取向有失公平,造成了社会的失衡。本文通过对公平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分析,提出了和谐社会对公共政策公平性的平等性诉求与差异性诉求,以及增强政策公平性的途径选择。  相似文献   
92.
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伦理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生态危机的积极应对,是生态文明的集中体现,是生态伦理的科学概括。人类必须“自为”地在与自然界的对立中实现统一,这种统一是以人为本的,是全面的,是协调的,是可持续的,核心是强调公平,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伦理意蕴的核心。  相似文献   
93.
《海南人大》2006,(12):44-44
丁元竹在2006年9月7日《中国经济时报》撰文认为,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物质和制度层面的,要通过经济发展和体制设计建立公平发展的机会机制。物质和制度层面的,就是要在和谐社会的体制或制度框架内,每个人都拥有公平发展的环境。每个人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如果说科学发展观更侧重于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话,那么,和谐社会则是着重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首先要解决好社会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94.
张驰 《法人》2005,(8):47-49
民营油企发展有过短暂的波峰,也有过长时间的波谷,或许,经历了太多磨难的民营油企需要的只是一个公平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5.
在现代政治背景下,利益的分化与冲突更多的是以一种不断强化的群体形式加以体现的.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发展的急速转型期,不可避免地也存在着利益的分化、博弈与失衡现象.由于社会缺乏稳定、公平、有效的制度约束与制衡,利益分化必然是不规范的、利益博弈必然是不对称的、资源占有必然是不均衡的.这样一种利益分化的失衡对转型期公共权力的社会治理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迫使公共权力必须反思发展路径、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提升自身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96.
要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离不开建立健全土地整理的法律制度.土地整理法定化主要源于土地整理本身的发展结果与国家法治两大原因,而进行土地整理法定化,必须满足一定的政治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理论条件.同时,构建科学合理的土地整理法律制度,尚需正确认识其应有的法律价值,即公平、秩序、安全、自由和效益等.  相似文献   
97.
以经济转型为背景的贫富差距成因解析及其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军  冉志 《探索》2004,(2):84-87
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产生以及扩大 ,是以社会转型为背景的。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等经济领域中的社会转型因素 ,决定了贫富差距形成的必然性。要缩小贫富差距 ,也必须以促进经济转型为支持  相似文献   
98.
弱势群体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目前弱势群体在承受“弱势”所带来的种种伤害的同时,正以一种极具破坏性的 方式表达为“强势”,并迫使社会在承受和消弭其影响时支付日益高昂的成本。这种社会机器内部 的撞击,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整体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确立公平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99.
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经济改革过程公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公平这样一个新的角度去思考科学发展观 ,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和公平问题的关系 ,提出了怎样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如何更加注重建立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的经济公平观 ,从而进一步深化推进中国经济改革 ,提出了一些观点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0.
公有制主体地位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内涵问题,是国内外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界长期关注的一个重大基础理论问题.从哲学、经济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在规定整个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的视角上,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科学内涵,应当是指公有制占据主导地位,而不是指公有制占据多数地位.少数占据主导地位的公有制经济,也能够规定整个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所谓公有制占据主导地位,实际上就是公有制占据宏观调控地位.所谓社会主义经济,实质上就是主要由此所规定的普遍幸福主义的经济.因此,在适当的时机,我们也应当考虑将"公有制主体地位",正名为"公有制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