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23篇
中国共产党   71篇
中国政治   77篇
政治理论   34篇
综合类   5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简论阿马蒂亚·森理论对中国反贫困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由"有超越效率、经济利益的意义,发展就是自由的扩展。"自由"的基础是要有"可行能力"。市场的整体成就深深地依赖于政治和社会安排。贫困的实质不是收入的低下,而是可行能力的贫困或被剥夺。中国反贫困对策的核心是政府要通过恰当的公共政策来提高贫困人口的可行能力。  相似文献   
22.
杨文杰 《创造》2001,(11):14-16
贫困,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综合性概念。诠释它,需要从系统的角度; 而改变它,则需要全社会力量的聚集和努力。  相似文献   
23.
《资本论》反贫困思想是马克思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条件所进行的理论思辨,深刻阐明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的剥削下,工人越是劳动就越贫穷的悖论性贫困问题的生成史。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未来社会消除贫困的科学构思为中国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的发展愿景提供强大的理论资源与实践依据。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以《资本论》反贫困思想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立足点和理论支撑,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促进共同富裕,为世界各国提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道路典范。  相似文献   
24.
公共政策对不同群体的不同影响主要表现在利益的分化上,对外迁的农村移民妇女也不例外。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宜昌三峡库区农村外迁移民妇女较男性而言更容易陷入贫困状态。虽然国家库区移民政策为移民脱贫做了很大的努力,但这一系列政策缺乏社会性别敏感,移民对农村妇女会产生什么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影响,没有进入政策关注和论证的领域。因此,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必将推动移民妇女脱贫和发展的进程。对于决策部门而言,政策的出台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库区移民政策的制定应考虑其对妇女影响,并进行科学论证;政策执行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政策是否有利于移民妇女的发展,并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政策评估应加入妇女发展的指标,以反映政策的公平、和谐的价值导向;发挥公共政策的作用,支持农村移民妇女通过移民走上脱贫和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5.
建国60年中国农村反贫困模式演进与基本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国60年来,中国农村反贫困模式的演进呈现出内在规律性,以此为依据,可以将其划分为5个阶段:"单一性、救济式扶贫阶段","区域性、救济式扶贫阶段","全国性、经济开发式扶贫阶段","参与性、综合开发式扶贫阶段","多元性、可持续发展式扶贫阶段".中国农村反贫困的主要经验可概括为:"一条主线"、"两个基本保障"、"四个奋斗目标"的"多位一体化"经验模式.  相似文献   
26.
林丽萍 《理论建设》2023,(1):105-112
恩格斯反贫困思想作为现代反贫困事业重要的理论资源,是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文本研究中一个亟待展开的课题。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出发,对恩格斯反贫困思想的重要范畴、贫困之实、贫困之源、贫困之解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挖掘和现实分析,但这些研究仅局限于对某些点进行探讨,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因此,专门对恩格斯反贫困思想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探究,不仅是全面系统研究恩格斯反贫困思想的助力,还是推进当代中国反贫困的实践需要。  相似文献   
27.
浅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反贫困的主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娟娟  鲁婷 《世纪桥》2009,(9):37-38
贫困一直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在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的存在。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所取得的成就是值得在历史上大书一笔的。本文试从经济发展、政府积极的扶贫政策以及扶贫体制和治理三方面分析中国反贫困的主要经验,在举国同心协力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以更好的完善挟贫政策,有利于尽早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8.
在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下,养老社会保险的反贫困功能不一样。不同的养老社会保险制度设计会影响其反贫困功能的发挥。美国的公共养老保险制度——"老年人、遗属和残疾人保险(OASDI)"在计发办法上的累退倾向,在受益对象上不限于退休者本人还包括配偶、遗属和残疾人,在实际给付时关于受益类型、课税、最低和最高收益、随生活成本进行调整等政策规定,对于低收入者保护倾向非常明显。与美国相比,我国目前的养老社会保险存在覆盖面窄、水平偏高,受益水平差异偏大,缺乏不同的受益类型设计等问题。为推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我国养老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政策取向应该是降低现有受益水平,扩大覆盖面,并通过覆盖更多的低收入者来增强制度的反贫困效果。同时评估和改革个人账户,以防止养老金差异过大。  相似文献   
29.
对新阶段农村贫困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则重点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而和谐社会不可能建立在贫困的基础之上。中国的反贫困是全球消除贫困的成功“范例”,但中国消除贫困的任务仍相当艰巨。  相似文献   
30.
黄英君  苗英振  蒋径舟 《探索》2011,(5):154-158
本文以社会资本投资为研究视角对我国政府反贫困政策进行了全方位分析,并基于贫困的二重性(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认为,物质资本投资主导的政策体系只能缓解物质贫困,人力资本投资主导的政策体系能够预防物质贫困和缓解精神贫困,预防和解决精神贫困需要社会资本投资主导的政策体系;并通过我国政府反贫困政策的历史变迁来验证这一分析,发现: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在我国政府反贫困政策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资本投资缺失是未能有效解决精神贫困和实现预防贫困的主要原因;进而对我国政府反贫困政策进行反思,并提出社会资本视角下我国政府反贫困政策创新的路径,即建立社会资本投资主导的社会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和物质资本投资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