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2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5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3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篇
法律   370篇
中国共产党   538篇
中国政治   513篇
政治理论   265篇
综合类   42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文章从历时向度,回顾、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150多年发展进程中的三大解读模式:19世纪后半叶的"以恩解马"解读模式;20世纪上半叶的"以苏解马"解读模式;20世纪下半叶的"以西解马"解读模式。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面向21世纪的全新解读模式,即"以马解马"模式,这是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学的方法论前提。  相似文献   
102.
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论应坚持历史与逻辑、共性与个性、价值与事实相统一。包括加强对中共执政经验和中共执政史的研究,善于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政治文化中吸取营养,借鉴国外其他政党治国理政的有益做法,重视对苏共失败原因研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核心内容是关于“能力建设”的思想,这是党的执政理念的重大提升,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完善。能力建设思想的提出,体现了党对人性、群情、民生的深切关怀和体察,也使我国社会领域各方面建设第一次有了明确的能力支撑。“能力建设”思想有其特定的历史方位,它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进一步发挥,本文旨在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视角,进一步揭示世界历史理论与“能力建设”的关系,阐明能力建设思想的科学内涵,从而提炼出“能力建设”思想所体现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4.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把蕴涵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转化为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符合客观实际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举措。  相似文献   
105.
对牵连犯本质特征的界定 ,应从其内部特定的质去寻找 ,是正确界定牵连犯特征的逻辑思维的方法论 ;对牵连犯中的牵连关系 ,只有行为人实施数行为时在主观上具有牵连的意图 ,该数行为在法律规定犯罪构成上存在包容或交叉关系 ,才能认为数行为具有牵连关系 ;对牵连犯的处罚 ,应以其社会危害性为基础 ,坚持以择一重罪从重处罚为原则 ,以刑法和司法解释规定数罪并罚为例外的处断原则。  相似文献   
106.
对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方法论功能的研究,是亟待开拓的理论视域。文章从“三个代表”方法论功能的哲学根据、“三个代表”方法论功能的理性梳理、研究“三个代表”方法论功能的方法论意义进行分析,指出它根植于深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政治洞察力、理论辨析力、价值判断力、工作指导力等“伟大的认识工具”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7.
社会实验与自然科学实验的方法论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本文试从科学方法论角度,对自然科学实验和社会实验进行比较研究,探讨社会实验与自然科学实验的深层衔接点和无法通约之处,以加深对社会实验及其方法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8.
邓小平关于解决民族问题的方法的理论,是邓小平民族理论中最主要的内容。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现时代的中国民族问题,就必须以邓小平民族理论为指针,特别是要从方法论角度深刻认识和把握邓小平关于解决民族问题的方法的系列论述。  相似文献   
109.
“告别革命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毅 《探索》2000,1(2):58-61
本文拟就当代中国新文化保守主义的史学纲领——“告别革命论”做一番全面的审视和评判。作者认为,其所赖以支撑的两大理论观点——“激进主义产物说”与“革命只破不立说”均不符于历史的事实真相。通过质疑和辩驳可以发现,辛亥革命以及本世纪的一系列革命运动并非如“告别革命论”者所谓是“丧失理性”、“盲目鲁莽”、“破坏一切”,而是具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和伟大的历史意义。至于“告别革命论”者缘何陷入认识上的某种误区,这恐怕不得不归咎于其方法论上那些值得检讨的诸多舛误。  相似文献   
110.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完成这一任务,从根本上 说,要坚持四条方法论原则:立足现实,尊重实际;协调发展,全面推进;抓住重点,把握 关键;求同存异,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