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2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2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77篇
中国共产党   847篇
中国政治   437篇
政治理论   161篇
综合类   248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4 毫秒
51.
《学理论》2020,(12)
构建高校基层师生党支部协同育人机制,对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构建高校师生党支部协同育人机制必须坚持学生党支部与教工党支部协同、党内与党外协同、课内与课外协同、党建与业务协同、理论与实践协同的原则。通过加强师生党支部协同育人机制的顶层设计、作用发挥机制、考核机制、党支部书记育人能力提升机制,实现两者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同向而行、同频共振的局面,对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党建工作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2.
针对广东省高职教育发展战略和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需求,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围绕提高创新能力这一核心目标,在艺术设计专业群进行试点,创建了艺术设计协同育人平台,经过探索与实践,提出了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的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53.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更,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只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学生适应新时代的需要。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阻碍了育人教育的发展。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4.
文章在界定高校基层党组织参与"全员育人"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参与"全员育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提出优化高校基层党组织参与"全员育人"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55.
56.
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实践育人体系具有促进高校把握时代主题、增强内在精神动力、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坚定高校教育初心的时代意义。但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实践育人体系过程中,仍存在着红色文化研究不够深入、高校融入红色文化方法不规范、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固化以及学生个性化需求过强的现实阻碍。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高校需通过深入研究红色文化,寻求融入实践教育视角、强化红色文化宣传,组建高校传播团队、推动教育方式改革,促进红色文化入课堂以及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加强高校话语权的创新路径,实现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实践育人体系工作。  相似文献   
57.
高校学生社区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组织纪律、树立集体意识、倡导文明礼仪的重要阵地。文章对高校学生社区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困境进行分析,提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教育管理信息化为手段,以满足学生实际需求为宗旨,以形成育人合力为目标,通过完善机制、队伍建设、优化职能、服务个性、内涵发展等策略,不断提升高校学生社区在安全保障、思想教育、学业辅导、文化建设、生活服务、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探索构建了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8.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旨在构建的是一个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必须从三个方面着力,即加强思政理论课——第一课堂建设;转变专任教师观念,挖掘每一门专业课的"德育元素";推动"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建设,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和实践育人有效途径,从而全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59.
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体系是当前高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评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有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作为指引,高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以统筹目标导向、指标体系、激励机制、长效运行模式建设为基本遵循,要重视评价要素和指标、评价过程模式和"智慧评价"信息平台建设,要把持好自评和他评、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从而从理论坐标和实践路径、从宏观体系到具体评价要素、过程和结果结合的思维角度,形成科学性、综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0.
施鹏  程刚 《前沿》2015,(3):10-14
大学学术文化的核心要素为学术观念、学术精神、学术道德和学术环境,相应呈现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规则文化四种形态。在"求真育人"的本质价值诉求中,规范学生的学术思想与行为、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道德自律是对大学学术文化建设实践目标与功能指向的真实解读。鉴于此,应倡导并培育"学术自由"、"学术民主"的核心价值理念,确立大学学术精神;建立学术本位的"教授治学"制度,形成学术立校传统;加强学术伦理建设,提升学生的学术道德素养;促进课堂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协同整合,突出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良好的研究生导学关系,形成和谐的学术共同体,全面推进大学学术文化的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