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31篇
中国共产党   49篇
中国政治   69篇
政治理论   27篇
综合类   3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荀子是中国先秦时期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率先提出了礼法思想,为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法律制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基本模式。荀子的礼法正义思想包括三个方面:“维齐非齐”的正义观,“群居和一”的价值观,“法圣人”的理想法。荀子礼法正义思想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2.
33.
荀子对人性的考察主要着眼于和情欲相关的自然人性,而朱熹则在理气相分的框架下,给予气质之性以足够的重视。两人都充分意识到与肉身相关的自然情性的普遍性和合理性,并由此带来他们在人性及其修养问题上的诸多共同之处。这一认识不仅是对儒家文化的拓展,在实践上也更有利于人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34.
孟荀法律思想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法律思想自孔子以后分为两支,分别以孟子、荀子为代表。孟子侧重继承发展孔子的仁学,推行仁政;荀子侧重继承发展孔子的礼乐,主张礼治,这一结论,是从法的起源,法的基本价值,法的实施方法和预防犯罪国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35.
都兰军 《前沿》2011,(23):89-91
荀子看来,"化性起伪"产生了人与人之间道德善恶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儒家所倡导的贵族等级礼制的道德基础。因而从政治上看,贵族等级礼制的本质就是对恶的克制,是善者对恶者的统治,政治与道德是相统一的。但是,由于荀子用政治原则规范道德范畴,忽视了道德的独立性,因而从道德的角度看,荀子的政治原则并不能真正实现善者对恶者的统治,其理想政治制度也不能实现最理想的道德境界。因此,荀子的"化性起伪"说存在着政治与道德的逻辑矛盾。  相似文献   
36.
《解蔽篇》是研究荀子认识论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解蔽"不仅是我们认识问题的一个正确思维的方式,同时也是一个对自我进行反思、发现的过程。我们通过对"蔽"以及其成因深入的探讨,找寻除"蔽"的方法,由此体悟到"解蔽"的归宿又蕴涵对人的存在价值的深切关怀的一面,在自我实现的层面有其独特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37.
刘峰存 《学理论》2013,(11):39-40
在我国春秋末期,孔子提出人性问题以后,人性问题则逐渐成为先贤圣哲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而孟子认为的人性本善,其目的是引导人们尽可能地发挥自己善的本性,荀子认为人性恶,是想通过对于人性本恶的矫正,最后同样达到善的境界,成为尧舜一样的圣人。而二者最终的归宿则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8.
在《荀子》的近代视界中,康有为、谭嗣同的《荀子》观最为接近。两个人对《荀子》的解读与对荀子的思想解读和态度评价一脉相承,受制于各自的荀子观、学术观和政治观。一方面,与同时代的其他近代思想家相比,康有为、谭嗣同对《荀子》的思想诠释和态度最为相似,无论对荀子的抨击还是聚焦《荀子》的政治思想都拉近了两个人之间的距离而与其他近代思想家渐行渐远;另一方面,康有为、谭嗣同对《荀子》的解读具有不容忽视的差异,这从宏观透视、主题归类和篇章取舍等各个方面展示出来。异同参半使康有为、谭嗣同的《荀子》观比较拥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和价值,既有助于深刻把握两个人思想的异同,又有助于直观感受《荀子》在中国近代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39.
潘岳 《现代领导》2005,(1):30-30
“坚凝”就是团体的、整合的共同体,一个整合很好的共同体叫“坚凝”。战国时代各国,经常将敌人的土地,或小的国家给吞火掉,但为什么有的国家征服了土地,并把土地和人民整合在一起,而有的国家没有做到,将得来的新的土地、新的人口,很快就丢掉了。  相似文献   
40.
甘春香 《时事报告》2013,(10):35-35
这是金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第28个年头。这是金昌第11次接受中央文明委创建成果验收。"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的这句话,最能代表50万金昌人民28年来的不懈追求。28年来,金昌高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大旗,始终不渝地以创建促文明、以文明促发展,努力续写"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