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20篇
法律   479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100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13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高碧雪 《法制博览》2015,(3):149+148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商品经济的特征不断显现。为更好的刺激市场需求,商家将目标瞄准了明星,通过与明星签订代言合同,获得明星对于自身姓名、肖像等商业途径利用的许可。商家能借助"明星效应"提高商品知名度和可信度,明星亦可获得与自身信誉、知名度相对等的经济报酬。本文将以明星代言商品为例,探讨自然人人格标识的商品化发展,及在人格权制度内和制度外解决人格商品化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72.
正个人信息泄露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涉及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个人信息泄露让个人信息被赤裸裸地摆在社会上,不仅严重影响到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甚至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滥用他人个人信息不仅是对个人隐私权的刺探,也涉及了人格权、财产权等问题。因此,尽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法律,在学界也已成为共识。一、我国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一)个人信息保护的法理基础个人信息作为判断、识别一个人所有信息的一种自然与社会存在的基本依据,可以直接对自然人特定化。人格是一个人尊严和价值的体现,是在社会  相似文献   
73.
张娜 《知识产权》2012,(4):85-91
著作人格权作为一种非财产性权利,是作者享有的基于作品产生的人格利益.著作人格权制度是版权体系和作者权体系的分水岭所在.现行美国《版权法》第106条之2保护“某些作者的署名权及其保护作品完整权”,可是美国真的保护著作人格权吗?最初,美国延续版权体系的传统,无论是在版权法案中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不保护著作人格权制度.直到1988年,美国加入《伯尔尼公约》后,为了履行公约义务不得不在其版权法案中加入著作人格权的保护条款,但在司法实践中,美国仍遵循版权是财产权的理念,通过对作者和作品范围严格限定并未真正保护著作人格权.  相似文献   
74.
刘新 《法制与社会》2013,(8):278-279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个体的独立地位不断攀升。婚姻自主权作为一种人格权,不断得到重视,但由于我国法律发展历史进程较短,对婚姻自主权的规定不够成熟。本文试从分析婚姻自主权的性质出发,分析我国婚姻自主权制度的存在弊端,进而提出改良的办法。  相似文献   
7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进入信息时代,个人隐私受到侵犯的事件频频发生,对隐私权的保护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当今世界有许多国家不仅在侵权法或普通法中对隐私权进行了保护,还在判例或成文法中确认了隐私权的宪法权利属性,从宪法高度保护个人隐私权,而相比之下我国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仍不够完善,宪法中没有对隐私权的明确规定,只是间接对其进行了不完全保护。本文从宪法对隐私权进行保护的必要性及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宪法法规、宪法效力及相关配套制度几方面提出了完善隐私权保障的措施。  相似文献   
76.
《党风建设》2000,(9):24-24
最高人民法院现正加紧制定《关于审理精神损害赔偿案件具体使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不仅将规定对侵犯他人贞操权、隐私权、生命健康权等物质人格权和精神人格权的,可以提起精神损害赔偿外,还将为精神损害赔偿制定赔偿标准。  相似文献   
77.
张莹辉 《法制与社会》2014,(11):265-26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更为科学、完善和统一的法律来予以确立、规范、保护之。然而目前就我国是否应当制定一部成文民法典,既使制定成文民法典那么在法典编制上又该采取何种编纂体例,相关传统民法理论在未来民法典中是否予以认可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在对这些问题的激烈争论和理性思考的过程中逐渐明晰我国要不要制定民法典以及如何编制民法典的问题。希望在不远的将来通过国家主导,学者讨论,全民参与的方式制定出一部立足当下,影响深远的中国特色民法典。  相似文献   
78.
79.
精神损害赔偿应适用于一切人格权的损害,包括一般人格权和具体人体权,也适用于时部分身份权的侵害,主要体现在时荣誉权、知识产权某些身份权的侵害上。  相似文献   
80.
人格权法是一门具有高度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法律学科。人格权作为法律上的概念,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1867年法国学者首先提出人格权的概念。1877年德国学者提出了人格权理论,继而又提出了一般人格权的概念。至20世纪初,瑞士学者开始对德国学者的理论展开讨论,并强化人格权立法,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