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69篇
中国共产党   72篇
中国政治   73篇
政治理论   47篇
综合类   8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51.
基于契合来发展理论必须有广博的知识,这不仅对自然科学是如此,对社会科学尤其如此。究其原因,社会现象比自然现象更复杂、更多变,社会制度的调整更牵涉复杂的利益关系。正是由于任何社会问题的处理都不是孤立的,必然会与其他社会关系牵涉在一起;因此,要真正理解社会现象,就必须尽可能地扩大知识的范围,要求进行跨学科的教育。不幸的是,随着独立的经济学院与经济学位的设立,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了;结果,不但经济学的学生很少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而且经济学依靠复杂的数理模型构筑起来的封闭体系也使得法学等学科越来越望而却步。同时,受“分”的思潮影响,目前学术界盛行着这样一个极大的误见:“专”即是“深”,而“通”则意味着“泛”。但实际上,对知识“深”的界定并不在于我们获得了什么样的知识,而在于我们是否真正理解了原有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有了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352.
与国家管理模式相契合的行政法.因过分夸大公私利益紧张关系,过分强调行政优益性,过分聚焦行政行为,过分重视命令——服从,导致行政法逻辑的扭曲和行政法制化正当性的削弱。正在崛起的公共治理模式要求确立一种因认同而遵从的行政法治理逻辑。为此,第一,要反思行政法的治理机理.通过维护公共理性来助成解决私人选择失灵问题,  相似文献   
353.
汪火根 《长白学刊》2011,(6):125-128
个人与社会之间、社会与国家之间保持合适的张力是社会秩序得以维系的前提,而这个前提,需要借助于共同体来实现.共同体对个体的社会联结和社会化,有助于缓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紧张;而共同体对社会的组织化功能,则有助于增强社会力量,缓解社会与国家之间的紧张.共同体在“个人-社会-国家”之同所发挥的这种缓冲作用,使得它与社会秩序具有...  相似文献   
354.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让渡是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国际关系实践领域的一种普遍现象。全球化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赋予国际关系现实以独特的内容并在多方面为国家主权让渡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主要表现为国家利益与区域利益和全球利益的契合为主权让渡提供了空间,主权所有权与主权行使权的分离为国家主权让渡提供了运作上的方便,内政与外交的一致性奠定了主权让渡的基础,国际关系民主化也为主权让渡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355.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尊重自然的固有价值和敬畏生命的实践取向等生态伦理思想。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为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精神养料和重要的启蒙价值。当代生态伦理学与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契合之处,使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发展为我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性创生提供了历史文化契机。  相似文献   
35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前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主导性文化的危机为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提供了文化前提,救亡图存的文化需求使得马克思主义得以在众多西方文化中脱颖而出,文化性格的契合使得马克思主义获得了广泛的文化认同,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促使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最终提出。  相似文献   
357.
从“第二个结合”的视角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人民至上”的内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具有全方位的融通性。笔者从政治体系构建、政治文化塑造、政治行为本质、政治关系处理和政治发展方向等五个角度,初步探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人民至上”理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思想的高度契合和深度融通。“人民至上”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思想在激扬中的继承、在拓展中的光大。  相似文献   
35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岸文化方面的论述已经从江泽民同志的“精神纽带论”发展为“心灵契合论”,是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整体范式转换,揭示了两岸关系从物质性对抗走向心灵契合的人化世界的前景。“心灵契合论”涉及三对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华文化复兴的内在联系、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辩证关系、中华文化复兴与两岸文化融合的天然连结。构筑两岸文化认同是两岸文化交流的核心目标,文化交流的目的是解决文化认同问题,而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政治认同乃至国家认同存在着密切关系。要鼓励两岸同胞发挥各自优势和利用自己的个性特点,传承发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建设共同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359.
冯军伟  高菁 《世纪桥》2023,(9):11-13
“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在逻辑、时代价值、实践路径上具有高度契合性。在内在逻辑上,“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性质相同、内容交叉、目标一致。在价值逻辑上,“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树立正确价值观、培育爱国情怀、提升理论育人功能方面相融相通。在实践路径上,以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为任务,树立大历史观的科学理念;以挖掘“四史”育人价值为内容,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以搭建数字共享平台为抓手,“四史”资源赋能思想政治教育,为思政育人发挥融合效应。  相似文献   
360.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一个重要理论创新。二者之所以能够进行有机结合,是因为它们之间具有内在的契合性,主要表现在思维方式、历史观、价值目标、知行观、自然观和理论品格等方面。当前,充分发挥这些契合点的价值,有利于增强人民对“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认同感,有利于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也会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加令人信服、更加强大的真理力量,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