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4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52篇
中国政治   62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2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方彦寿 《政协天地》2012,(12):23-25
朱熹是我国古代传统儒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理学思想也是现阶段我国政府倡导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理论,在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理论来源之一。所以探讨朱熹理学对“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以民为本、社会和谐、和平发展三个方面,对朱子理学的当今价值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2.
朱陆之间的主要分歧在于朱熹混淆了道德与知识。回溯朱、陆二子的辩论过程,分析有关尊德性与道问学、博与约、太简与支离的争论,陆九渊实际上并不否认道德的知识性,他所反对的是将道德知识视为君子修养的主要内容和必要前提。因此朱陆二人的根本分歧不在是否应该学习道德知识,而是在于道德知识的必要性和复杂性。直到王守仁,才最终彻底否定了道德的知识性。  相似文献   
63.
印象朱熹     
人到"武夷书院",最想一睹创办者朱熹的容颜。书院里有朱熹的坐像、立像和他的自画像。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他"对镜写真题以自警"像。这是他61岁时在武夷山画的,真迹现在收藏在台湾故宫博物院。书院里悬挂的是根据他第十六代孙朱玉石刻所制。朱熹的肖像十分奇特,额上右侧有七颗黑痣,呈北斗星  相似文献   
64.
朱熹主张为官要平易近民,以民为本,要节用恤民、爱养民力;强调官员要忠君爱国、勤于政事、选贤任能,做到为官惟公、廉介恬退;他提出以正心诚意,为修身之要;以为政以德,为治道之本等一系列的官德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政治文明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5.
姜颖 《法制与社会》2011,(8):11+18-11,18
在中国古代社会治理中,"明刑弼教"一直是儒家推崇的法律指导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明刑弼教"逐渐成了主流的刑政原则。朱熹对"明刑弼教"原则的阐释和发挥,不仅使之适用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在很多方面具有新的闪光处。  相似文献   
66.
文章认为朱熹诚信观的基本内涵涉及体与用、内与外、虚与实、敬与义等方面,内容丰富。其诚信观的内在结构,涉及本体论、价值论、功能论、修养论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备严密的体系,是当代社会诚信文明建设宝贵的文化资源,对于我们重建社会道德理想和信仰,建设诚信政府,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伦理的建设,努力培养个人诚信品质,积极促进中国传统诚信观的现代转换等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7.
魏涛 《理论月刊》2013,(3):64-68
朱熹与司马光的关系成为准确把握和理解司马光思想历史影响问题非常重要的环节。据考,过去在有关司马光与理学之关系中被引以为证的《六先生画像赞》和《沧州精舍告先圣文》不可纳入到朱熹道统理论的发展脉络下予以解释。以二程学说作为儒学正统,其它各家在他看来可能都不够纯粹,故弃置不录。此乃朱熹未将司马光列入儒家道统的最为重要的因缘。经史观及在对孟子理解上的分歧,只能说在一定意义上成为朱熹那里司马光认同的重要影响因素,却不能成为朱熹未将司马光纳入到其道统理论谱系中的重要缘由。  相似文献   
68.
武夷山的美食文化极具乡土特色,并且源远流长。相传在武夷山生活了近50年的朱熹,不仅在学术上成为理学宗师,在饮食文化上也很有影响。武夷山民间宴会及年夜饭中必备的多道主菜,都源自南宋朱熹亲手创制。朱熹一生注重礼仪,热情好客又恪守“勤俭持家之本”的家训,  相似文献   
69.
朱松美 《理论学刊》2006,(6):108-110
朱熹的“格物致知”,到陆九渊和王阳明的“返身内求”,再到戴震的“察分理”,儒家的求知理论在发展中完成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朱熹试图努力将原始儒家的“道问学”精神以及“格物”之路推延下去,但结果却是陆九渊、王阳明“尊德性”精神及“内求”功夫的崛起。明清之际,戴震对宋明理学进行了猛烈批判,但在批判之下却恰恰接续了朱熹的“格物”理论,并由此推动了中国近代科技思想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70.
朱熹办教育     
林爱枝 《政协天地》2010,(12):54-55
朱熹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宋朝理学集大成者,人生70多年,从仕累计不超过8年,余时均在收徒讲学,著书立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