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5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18篇
工人农民   24篇
世界政治   139篇
外交国际关系   50篇
法律   4006篇
中国共产党   373篇
中国政治   1024篇
政治理论   294篇
综合类   1501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427篇
  2013年   461篇
  2012年   515篇
  2011年   548篇
  2010年   501篇
  2009年   544篇
  2008年   684篇
  2007年   474篇
  2006年   416篇
  2005年   385篇
  2004年   372篇
  2003年   291篇
  2002年   305篇
  2001年   252篇
  2000年   226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白明  苏方鹏 《河北法学》2002,20(Z1):170-173
“201钢铁保障措施案”是中国加入WTO后面对的第一次贸易大战,这是对中国政府以及企业一次直接考验。从实质要件与适用效力两个方面比较美国“201条款”与WTO保障措施之间的关系,分析两者的联系与差异,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采取措施应对此次挑战。  相似文献   
993.
上海市杨浦区首创“人民调解协议书审核制”之后,引起了法学理论和实际工作部门的重视,也有学者提出了诸如“人民调解协议书是否可以作为证据由人民法院采用”的议论。笔者认为,人民调解协议书具有明确的证据效力,且其证据效力优于其他证据。  相似文献   
994.
四、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所藏档案简介该所继承我国修史与管档相结合的传统 ,并在现代历史条件下发展 ,把经管档案作为修史的基础工作 ,列为该所的“长程计划” ,不仅设置了档案馆机构 ,还主动争取接收“政府外交”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的大宗档案 ,运用全所研究人员的集体力量参加外交档案和经济档案的整理、编制目录和编纂 ,富有成效。所以 ,该所档案馆 ,是台湾地区唯一的“名”与“实”兼备的档案馆 ,是台湾地区重要档案保管单位之一。该所 1 955年 2月成立筹备处 ,于 1 958年 1 2月设立档案室 ,即陆续接管台湾“外交部”…  相似文献   
995.
996.
阎巍 《中国公证》2003,(4):35-37
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体现公证价值的重要标准.而追求这个价值标准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适用法律的过程.准确地适用法律,是提高公证质量,发挥公证职能,确保公证效力,实现公证价值所期待的目标.  相似文献   
997.
航运实务中,垫付费用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在涉及船舶出租的情况下,承租人为了避免或减少自己的损失,确保货物及时运到目的港或者保证船舶能够正常营运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尽量多的航次,常常自愿或者不得不垫付一些费用。  相似文献   
998.
聂昭伟 《法律科学》2006,24(5):62-68
由于犯罪构成体系是为刑事诉讼证明实践服务的,因此对于该体系是否存在缺陷以及如何进行完善,均应从刑事证明实践的视角出发。从证明对象上来看,我国犯罪客体属于多余要件,而违法性要件则为遗漏要件;从证明责任分配上来看,由于犯罪构成缺乏推定效力,导致证明责任分配的混乱。为此,在完善我国犯罪构成体系时,需要将违法性要件纳入犯罪客体并划分各要件之间的层次性,以恢复犯罪构成的推定效力,从而实现其对证明责任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999.
《行政与法制》2003,(1):29-29
司法工作人员在执行阶段徇私舞弊,情节严重的,将构成徇私枉法罪和枉法裁判罪。  相似文献   
1000.
论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构成要件类型及其适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往刑法理论对如何理解并适用不真正不作为犯问题的探讨 ,主要局限于作为义务的发生根据上 ,并导致不真正不作为犯与犯罪论体系和罪刑法定主义之间存在矛盾。从犯罪构成要件的角度看 ,不真正不作为犯作为义务之未规定 ,属于立法者未能详细地描述出的构成要件要素 ,它需要法官在适用时根据法律解释原理予以补充 ,在构成要件构造上它属于开放性的 ,是一种与封闭的构成要件类型的作为犯具有相对意义及同等可罚性的犯罪类型。它与犯罪论体系以及罪刑法定主义之间均不存在矛盾。不真正不作为犯之作为义务的未规定不属于法律漏洞 ,对之应以狭义的法律解释方法适用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