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31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7篇
各国政治   122篇
工人农民   176篇
世界政治   24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7篇
法律   1805篇
中国共产党   2668篇
中国政治   3505篇
政治理论   835篇
综合类   1126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257篇
  2020年   341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411篇
  2014年   1128篇
  2013年   934篇
  2012年   893篇
  2011年   1019篇
  2010年   955篇
  2009年   812篇
  2008年   907篇
  2007年   560篇
  2006年   498篇
  2005年   331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公私共分罚款之诉"是《美国反欺骗政府法》规定的一项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该诉讼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相关人在胜诉后,可以和政府共分被告人向政府缴纳的罚款,以此鼓励个人揭露与政府有交易关系的公司、企业诈骗联邦政府资金的行为,并以诉讼的方式挽回联邦政府所受到的巨额资金损失。"公私共分罚款之诉"以给原告物质鼓励的形式推动个人在公益执法中发挥有效作用,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公益执法途径。  相似文献   
32.
生命权内容和地位之检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命权不同于其他人格权。其最大特征在于 ,生命权客体———生命利益与生命权主体的权利能力融为一体。根据这一特征 ,应对传统生命权理论进行检讨 ,重新设置不同于普通人格权保护的独立模型。这一模型从个人本位角度出发 ,认为生命权不包括支配权和请求权 ,而仅指生命维护权 ,它是一种独立人格权。至于受害人近亲属的损害赔偿请求权 ,并非基于生命权产生 ,而应换从社会本位的视角 ,认为是基于近亲属的财产权或其与受害人的血缘关系产生。  相似文献   
33.
在大火面前,恐怕没人愿做这样的选择题:一边是自己辛苦数年积攒的十几万元的全部家当,一边是大大小小的7个孩子,孰轻孰重.孰先孰后?一位普通的山东姑娘,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面前,向人们展示了她最朴实也最动人的人性光辉。2006年12月20日,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出这一消息时.全国许多观众都被感动了……  相似文献   
34.
一2004年冬的一场大雪,给古老的北京带来一片洁白。我如约前往拜访一位著名画家,没想到,香港美术家协会主席文楼也去拜访,我们由此而相识,真是意外的收获。文楼出生于台湾,在台湾读完大学,如今是香港著名雕塑家,他曾协助徐悲鸿纪念馆在香港举办画展。他与徐悲鸿未曾谋面,却与徐  相似文献   
35.
陈锐 《特区法坛》2005,(1):55-55
清代爱国名将,民族英雄,两广总督林则徐为官时,写下了一首著名诗——《观操守》。诗曰:观操守在利害时,观精力在饥疲时,观度量在喜怒时,观存养在纷华时,观镇定在震惊时。防欲如挽逆水行舟,才歇力,便下流;从善如缘无枝之木,才住脚,使下坠。  相似文献   
36.
(上接本文第一部分《原文及注、译、按》之79,载本刊2005年第5期)80.达巷党人日:“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注“达巷党”:“巷党”即里巷,(《译注》第93页)“达”是里巷的名称。“执”,从事(于)。译达巷党有人说  相似文献   
37.
《刑警与科技》2007,(5B):35-35
2007年4月2日,在加州圣何塞召开的嵌入式系统大会上,飞思卡尔推出了集成CPU、DSP和数据路径引擎技术、实现IP分组和光网融合、业界第一款支持话音功能的千兆无源光网(GPON)SoC——MSC7120。  相似文献   
38.
公域之治中的软法及其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信息化、民主化与法治化的发展,公共治理的兴起,公域之治中的软法规则越来越多,越来越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软法是指遵循共同的法律价值,制定或认可主体多元化且不依赖国家强制力实施,但具有一定事实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总和。软法对现实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当下还存在大量的非理性的软法现象,对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构成很大的威胁。必须以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为目标,“认真对待软法”,不断完善软法。为此,当前首先是要转变法律观念,把软法纳入法学的研究视野。软法必须受制于宪政精神与法治原则,实现软法生成与实施的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软法应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相似文献   
39.
郑颖 《中国公证》2007,(5):54-54
2007年元月11日公证处发出,内容是急求一种名为“硫喷妥钠”的药品,用于抢救突然患病、陷入深度昏迷多日的青岛市公证处公证员付东海。  相似文献   
40.
山东一位弃婴由于患有罕见的“先天性右室双出口、肺动脉狭窄”,多次因感冒、发烧导致呼吸窒息、心跳停止。但这个生命垂危的小孩竟一次又一次地逃过死神的魔掌,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